關于人死后“犯七”“重喪”是非常講究的
中天易張永紅整理
一、什么是犯七等
在我國豐富繁雜且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喪事習俗里,“犯七”是一個頗具神秘色彩與文化內(nèi)涵的概念。它在民間喪葬禮儀流程中占據(jù)著獨特地位,承載著人們對逝者的深切緬懷以及對未知的敬畏心理。
“犯七”的定義基于“做七”這一傳統(tǒng)喪俗。“做七”,也被稱作“七七齋”“齋七”等,它的歷史極為悠久,可追溯到古代。從逝者離世的當天開始計數(shù),每七天就構成一個周期,如此循環(huán)往復,總共歷經(jīng)七個周期,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在這四十九天里,每個“七”都被視為逝者靈魂過渡的關鍵節(jié)點。每逢這些節(jié)點,家屬們便會舉行莊重而肅穆的祭祀活動,比如在特定的地點虔誠燒紙,擺上逝者生前喜愛的食物酒水進行祭奠,通過這些行為,期望能為逝者在另一個世界的旅途提供助力,幫助他們順利通過“中陰”階段,尋得一個更好的歸宿。
而“犯七”,指的就是在這“做七”的過程中,若某個“七”的日子,像頭七、二七、三七一直到七七,與農(nóng)歷的初七、十七或者二十七重合,這種情況就被叫做“犯七”。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位逝者去世后的第七天,也就是頭七,正好趕上農(nóng)歷初七,那毫無疑問,這就屬于“犯七”的范疇。
在民間,人們普遍認為“犯七”對逝者是極為不利的。這種觀念的背后,是民眾樸素的生死觀和對靈魂世界的想象。大家覺得,一旦“犯七”,可能會給逝者的靈魂增添諸多苦難,讓他們在去往另一個世界的道路上遭遇坎坷。所以,當遇到“犯七”的情況時,人們就會積極尋求各種破解措施。其中較為常見的方法之一,是請僧人或者道士來家中或者在特定的祭祀場所舉行超度儀式。僧人們會身著袈裟,口誦佛經(jīng),道士則會手持拂塵,念咒作法,他們通過各自的宗教儀式,祈求神靈庇佑,幫助逝者減輕罪孽,脫離苦海。另一種常見的破解方式是在墳墓前進行“淋七”儀式,這個儀式頗具講究,人們會準備紙人、傘、梯子等象征物。紙人代表著替代逝者承受苦難,傘寓意著為逝者遮風擋雨,庇護其免受災禍,梯子則象征著幫助逝者攀登,使其能夠順利抵達安息之所,借助這些象征物,為逝者消災解難。
從文化背景的角度來看,“犯七”習俗與佛教的“中陰”理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佛教認為,逝者在離世后的七七四十九天內(nèi),會經(jīng)歷多次“變易生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靈魂會面臨種種考驗和磨難。而家屬通過祭祀和超度等行為,可以為逝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幫助,減輕他們的痛苦,助力其順利投胎轉世。與此同時,這一習俗也深刻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數(shù)字“七”的特殊理解。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諧音文化十分盛行,“七”與“棄”讀音相近,“棄”字往往帶有拋棄、遺棄等不吉利的含義,所以人們自然就賦予了數(shù)字“七”不吉利的象征意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犯七”不吉的觀念。
在一些地區(qū)的“犯七”習俗中,有用桑枝來化解的說法。人們認為在“犯七”時,用桑枝等物可以起到某種象征意義上的消災解難作用。比如有的會在墳頭插桑枝,有的人死亡的時候遇到初七、十七、二十七,也算是小犯七,可以在棺材上放三根桑樹枝,人入土后,桑枝扔掉即可。寓意為逝者遮風擋雨或指引道路等,幫助逝者順利度過“犯七”的難關。不過,不同地區(qū)對于“犯七”用桑枝化解的具體方式和講究有所不同,而且這更多是一種傳統(tǒng)習俗和民間信仰的做法,并沒有科學依據(jù)來證實其實際效果。
總的來說,“犯七”是喪事習俗中一種特殊且引人關注的情況。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時間節(jié)點重合現(xiàn)象,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佛教思想深度融合的生動體現(xiàn)。在家屬們舉行的祭祀和破解儀式背后,飽含著他們對逝者深深的尊重與無盡的關懷,每一個儀式步驟、每一件祭祀物品,都承載著生者對逝者靈魂能夠安息的殷切祝愿,以及對生命輪回、生死交替的敬畏與思考 ,成為了連接生死兩界情感與文化傳承的獨特紐帶。
二、重喪日
重喪日用法:一道字符包裹鋼鋸條埋與大門檻下;另一道折疊用青磚壓于靈堂的棺木下;起靈后隨之放于棺上殃示下埋之。有與亡人對沖之直系親人隨身配帶一道。大吉!
民間所說的《重喪日》,指的是以下的日子:
寅月 庚子日 庚寅日 庚辰日 庚午日 庚申日 庚戌日
卯月 辛丑日 辛卯日 辛巳日 辛未日 辛酉日 辛亥日
辰月 戊子日 戊寅日 戊辰日 戊午日 戊申日 戊戌日
巳月 丙子日 丙寅日 丙辰日 丙午日 丙申日 丙戌日
午月 丁丑日 丁卯日 丁巳日 丁未日 丁酉日 丁亥日
未月 己丑日 已卯日 己巳日 己未日 己酉日 己亥日
申月 甲子日 甲寅日 甲辰日 甲午日 甲申日 甲戌日
酉月 乙丑日 乙卯日 乙巳日 乙未日 乙酉日 乙亥日
戌月 戊子日 戊寅日 戊辰日 戊午日 戊申日 戊戌日
亥月 壬子日 壬寅日 壬辰日 壬午日 壬申日 壬戌日
子月 癸丑日 癸卯日 癸巳日 癸未日 癸酉日 癸亥日
丑月 己丑日 己卯日 己巳日 己未日 己酉日 己亥日
還有一種說法,與上面日子有出入,春秋的日子互換了,它的口訣是:
春逢甲(正月)乙(二月)戊(三月)
夏逢丙(四月)丁(五月)己(六月)
秋逢庚(七月)辛(八月)戊(九月)
冬逢壬(十月)癸(十一月)己(十二月)
也就是說正月即寅月的重喪日是甲日,卯月是乙日,辰月是戊日。午月未月申月與上文相同,而酉月即七月是庚日。
簡單的說,《重喪日》就是:寅月庚日,卯月辛日,辰月戊日,巳月丙日,午月丁日,未月己日,申月甲日,酉月乙日,戌月戊日,亥月壬日,子月癸日,丑月己日。
關于重喪日,還有一種說法,歌訣如下:正庚連七甲,二辛八乙當,五丁十一癸,四丙十壬方,三九逢戊日,六臘己重喪。
也就是說,正月庚日,七月甲日;二月辛日,八月乙日;四月丙日,十月壬日;五月丁日,十一月癸日;三月、九月戊日,六月、臘月己日。
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凡在重喪日去世的人,一定要派人嚴看其尸體,千萬不要讓貓、狗、雞、鳥等生靈接觸到死者的口部。若這些生氣物接觸到死者口部,就會被死尸吸其生氣而復活成僵尸。
各種重喪日及破法:
明重:正月逢庚、二月逢乙、三月逢戊、四月逢丙、五月逢丁、六月逢戊、七月逢甲、八月逢辛、九月逢己、十月逢壬、冬月逢癸、臘月逢己。
歌訣:正七遇庚甲;二八乙辛當;三六九十二,戊己是重喪。五冬怕丁癸;四十丙壬妨。(明重喪大兇)
暗重:大月逢1、5、30;小月逢15、16、18、20、24、26均為暗重喪日。(小兇,應在百日之內(nèi)有災)
季重:春怕申、酉、戌;夏逢亥、子、丑;秋遇寅、卯、辰;冬季巳、午、未。(年內(nèi)有災)
破解:黃紙朱書三道字符。
1、3、6、9、12月遇重喪書:六庚天刑
2月遇重喪朱書:六辛天庭
4月遇重喪朱書:六壬天牢
5月遇重喪朱書:六癸天獄
7月遇重喪朱書:六甲天福
8月遇重喪朱書:六乙天德
10月遇重喪朱書:六丙天威
11月遇重喪朱書:六丁太陰
用法:一道字符包裹鋼鋸條埋與大門檻下;另一道折疊用青磚壓于靈堂的棺木下;起靈后隨之放于棺上殃示下埋之。有與亡人對沖之直系親人隨身配帶一道。大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