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去世前,和妻子說了什么?
1923 年,曹秀清嫁給了比她小兩歲的杜聿明。起初,杜聿明對這樁包辦婚姻心存抗拒,而曹秀清同樣有著自己的想法,她聽聞杜聿明是個有志向的青年,卻也不滿于這種未經自己同意的安排 。
一次偶然的機會,曹秀清得知杜聿明喜愛下棋。她心生一計,擺上棋盤,靜靜等待。杜聿明看到棋盤,果然技癢難耐,主動邀戰。此后,兩人常常對弈,在你來我往的棋局中,彼此的了解逐漸加深。
杜聿明發現曹秀清不僅聰慧過人,而且性格直爽,曹秀清也看到了杜聿明的才華與抱負,對他的印象大為改觀。隨著交往的增多,兩人心中的隔閡漸漸消除,感情也悄然升溫 。
婚后不久,杜聿明便考入了黃埔軍校,并加入了國民黨 。在黃埔軍校的日子里,杜聿明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而曹秀清也在杜聿明的支持下,進入榆林女子師范學院求學 ,之后更是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然而,1927 年,蔣介石發動了 “四一二” 反革命政變,曹秀清作為共產黨員,受到了牽連,被迫離開了榆林女子師范學院,曹秀清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在南京找到了丈夫 。
回到南京后,曹秀清因丈夫的國民黨身份,被黨組織開除了黨籍 。但她并沒有因此而怨恨共產黨,她深知這是蔣介石的迫害所致。
然而,1949 年 1 月 10 日,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 。當曹秀清在上海得知丈夫杜聿明被俘的消息后,心急如焚 。她希望蔣介石能夠念及舊情,想辦法救出杜聿明 。
于是,她連夜從上海趕到南京,求見蔣介石 。然而,蔣介石卻拒絕見她,甚至派人告訴她,杜聿明已經被共產黨處決了 。
曹秀清聽到這個消息后,悲痛欲絕,她不相信丈夫已經去世,四處打聽杜聿明的消息 。
此時,國民黨的敗局已定,蔣介石開始著手安排撤退事宜 。他派人給曹秀清傳話,讓她務必帶著家人去臺灣 。曹秀清心為了家人的安全,她最終還是決定帶著婆婆和子女前往臺灣 。
曹秀清一家來到臺灣后,并沒有得到蔣介石的照顧,反而陷入了困境 。曹秀清只能四處奔波,尋找工作,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
曹秀清多次前往蔣介石的府邸,希望能得到他的幫助,解決家人的生活問題,可每次都被蔣介石以各種理由拒之門外 。有一次,曹秀清在府邸外等了整整一天,卻連蔣介石的面都沒見到,最后只能失望而歸 。
再看杜聿明這邊,新中國成立后,杜聿明與另外 42 名被俘的國民黨軍高級軍官被宣布為戰犯,一同被送進了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
杜聿明身患多種疾病,包括肺結核等,身體狀況極差。人民政府得知后,立即用小轎車將他送往設備良好的醫院進行精心診治。為了醫治他的重疾,還派專人用重金專程到港澳為他購買內地奇缺的貴重藥品。
在治療脊椎結核時,管理所特意為他制作了合身的石膏板,讓他能夠舒適地安眠入睡。在飲食方面,盡管當時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還很低,但作為戰犯的杜聿明卻可以經常吃到紅燒魚、燒雞、雞蛋和肉等高蛋白食物,每天還喝一磅牛奶,以幫助他恢復身體。
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杜聿明積極參與為志愿軍炒軍糧的活動,盡管身體不好,他還是拖著病體,盡心盡力地完成任務。他還和其他戰犯一起,根據自己對美軍的了解,為志愿軍出謀劃策,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戰術建議。
這些建議被整理成報告,轉交給中央后,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并被發放給志愿軍的前線作戰單位。
杜聿明在安穩度日之時,妻子那邊卻不好過,曹秀清的婆婆在貧困中病逝。料理完婆婆的后事,曹秀清的生活愈發艱難。她既要照顧年幼的子女,又要努力工作,身心俱疲。
此時,在美國讀書的杜聿明的長子杜致仁也陷入了困境。由于學費沒有來源,他只能白天上學,晚上給人打工,常常饑一頓飽一頓,生活十分艱難。他給遠在臺北的母親寫信。
曹秀清只能找蔣介石求助,她在信中言辭懇切地講述了自己家庭的困境,希望蔣介石能看在杜聿明曾為國民黨立過戰功的份上,給予他們一些幫助。
然而,蔣介石的回復卻讓她大失所望。蔣介石特批了 1000 美元作為補貼,且還要分兩年支付。而杜致仁在美國一年的學費就需要 3000 美元,這點補貼對于解決杜致仁的學費問題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
兒子得知了國民黨當局這種過河拆橋的做法,再加上生活的窘困,于極度絕望之下,他服用了大量安眠藥,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1959 年 12 月 4 日,杜聿明得到特赦。只是,此時的的曹秀清已經不在臺灣。
1957 年,他們的女婿楊振寧博士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曹秀清向臺灣當局提出了去美國看望女兒和女婿的請求。起初,臺灣當局以各種理由拒絕了她的申請,他們擔心曹秀清一旦離開臺灣,就不會再回來。
但曹秀清并沒有放棄,她多次向臺灣當局爭取,最終,在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的光環下,臺灣當局不得不批準了她的申請。1959 年初,曹秀清終于踏上了前往美國的旅程。
到達美國后,曹秀清與女兒杜致禮和女婿楊振寧團聚。她從女兒口中得知了丈夫杜聿明還活著,并且已經被特赦的消息,心中無比激動。
就在曹秀清猶豫不決的時候,杜聿明給她寫來了一封信。在信中,杜聿明言辭懇切地表達了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希望她能夠回到大陸,與自己共度余生。
1963 年,在楊振寧的幫助下,曹秀清終于踏上了回國的旅程。這對分別了 15 年的夫妻,終于在新中國的土地上團聚了。
11 月 10 日,周總理與陳毅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接見了杜聿明、溥儀等文史專員和他們的妻子。周總理親切地對曹秀清說:“歡迎你回國定居。”
杜聿明身體不好,患有多種疾病,曹秀清對他的健康格外關注。她會按時提醒杜聿明吃藥,陪他去醫院復查。
有一次,杜聿明不小心感冒了,咳嗽得厲害,曹秀清心急如焚。她守在床邊,一會兒給他量體溫,一會兒給他喂水,還專門去藥店買了中藥,親自煎好端給他。在曹秀清的悉心照料下,杜聿明的病情很快就好轉了 。
杜聿明和曹秀清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們心懷感恩,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
杜聿明擔任了文史專員,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撰寫了大量有價值的文史資料。他常常在書房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查閱資料,回憶往事,認真撰寫每一篇文章。
為了寫好《淮海戰役始末》,他查閱了大量的戰役資料,還與當年的戰友和部下交流,力求還原戰役的真實情況。
曹秀清也不甘落后,她積極參加各種婦女活動,關心婦女兒童的權益。
1981 年,遠在美國的女兒杜致禮聽聞父親病危的噩耗,心急如焚,毫不猶豫地帶著特效藥,跨越重洋,匆匆趕回。
然而,杜聿明深知自己時日無多。他躺在病床上,雖身體虛弱,可神志還算清醒。
他用盡全身力氣,緊緊握著曹秀清的手,再三叮囑:“秀清,我死以后,你哪里也不要去,不要去美國,更不要去臺灣,就在大陸定居。大陸雖沒有兒女,但政府會照顧你的。共產黨待我不薄,我們不能忘恩負義……”
不久之后,杜聿明還是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杜聿明去世后,曹秀清悲痛欲絕,兒女們念及母親已經八旬,于是,邀她到臺灣頤養天年,以盡孝心。然而,曹秀清卻堅決拒絕了。
1984 年 5 月,曹秀清因病去世,享年 82 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