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擴大文體旅消費,推動冰雪消費。今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積極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隨著冰雪經濟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提升,亟需以系統思維推動文化、體育、旅游三大產業動能協同發力,構建更富韌性、更具活力的發展新生態。
冰雪經濟已實現多維突破、機遇疊加下的產業躍遷
冰雪經濟正顯現市場分層、產業融合、融入國際等多維突破趨勢。其一,消費市場分層進化,呈現“兩端延伸、中間深化”特征。一方面,大眾冰雪參與熱度持續提升,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2024—2025年冰雪季,全國滑雪場累計接待客流超1.9億人次,同比增長22.8%。另一方面,高端消費需求顯現,僅亞冬塞期間,哈爾濱定制滑雪行程預訂量增長140%。
其二,產業融合深度推進,“冰雪+”模式催生經濟新形態。文化賦能顯性化:吉林查干湖冬捕非遺活化項目帶動漁獵文化衍生品銷售額破億元;新疆阿勒泰打造人類滑雪起源地IP,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均同比增長20%左右??萍紤脠鼍盎簛喍瑫夹g團隊創新,實施了無人機投送設備和架設第三救援通道的全新操作,不僅極大地縮短了吊廂被困人員的營救時間,更是將救援效率提高了40%。;張家口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研發的高性能滑雪服實現出口額同比增長60%”。賽事催化協同化:美團數據顯示,2024-2025冰雪季,冰雪旅游帶動的休閑娛樂消費同比增長最高達46.6%。其中,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新疆等地的餐飲、電影演出、購物、休閑娛樂、運動健身的異地游客消費額分別同比增長了 45.1%、30.2%、31.5%、123.3%和262.8%。
圖源:包圖網
其三,國際影響顯著增強,品牌與技術雙輪驅動。我國冰雪相關企業共1.25萬家,總體規模近萬億元,其中,文化、體育、娛樂相關企業占比近半數,為45.78%;《中國冰雪文化發展白皮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哈爾濱國際冰雪節”躋身全球四大冰雪節,海外社交媒體話題閱讀量突破20億次,彰顯文化軟實力。
冰雪經濟在多維度突破的同時,產業升級也釋放新價值。隨著賽事IP成熟、旅游配套完善、產業持續升級,賽事對旅游消費的拉動作用已成幾何倍數增長。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數據,當前體育賽事對消費拉動形成的乘數效應在1比13左右。冬奧遺產產業升級后,首鋼園區開創“工業遺產+賽事運營+文創孵化”新模式。其滑雪大跳臺“雪飛天”轉型升級城市體育文化旅游綜合體,2024年舉辦冰雪電競賽、潮流藝術展等近百場跨界活動,非雪季利用率持續提升;品牌培育方面,“中國冰雪”國家形象海外社交媒體曝光量超5億次。冰雪文化賦能激活傳統資源,查干湖冬捕非遺體驗活動引流明顯,2024年開幕式當日,查干湖景區接待游客15.1萬人次,同比增長22.76%;科技創新推動裝備制造業崛起,國產造雪設備市場占有率突破30%。
冰雪經濟的文化賦能、體育體驗、旅游消費新融合路徑
當前的冰雪經濟發展已探索出一條文體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新機制、新策略,即文化IP賦能、冰雪體育體驗、休閑旅游消費的新融合模式。其一,文化IP賦能新路徑,通過“IP活化-場景重構-情感傳播”實現新的文化IP吸引力。IP活化層面,冬奧遺產“冰墩墩”設計團隊打造的亞冬會吉祥物,衍生品開發利潤率達62%。場景重構層面,黑龍江省與中央美院共建冰雪藝術研發中心,打造“冰雪雕塑+數字光影”新型觀覽模式。文化傳播層面,冬奧會遺產首鋼園藝術秀、亞冬會哈爾濱冰雪節紛紛亮相國際舞臺。未來需重點突破文化價值的深度轉化,建立中華冰雪美學全球表達體系。
其二,體育賽事驅動機制創新,即通過“頂級賽事牽引-自主賽事培育-社群運營增值”形成聯動范式,以及“賽事+”及“體育旅游+”實現產業延伸、拓展。例如,在冬奧遺產開發中,延慶冬奧村轉型青少年滑冰夏訓基地,與周邊民宿共建“培訓+食宿”套餐,帶動戶均增收8萬元;河北創新“雪場等級聯賽+城市冰雪嘉年華”雙軌體系,年度參與人次突破500萬。貴州榕江“村超”的“民間賽事+旅游消費”實現年接待超900萬游客的新突破。提升方向在于構建常態化賽事消費生態,探索“職業賽事-群眾競技-娛樂體驗”的價值傳導鏈。
圖源:包圖網
其三,通過“政策引導-產品迭代-場景創新”協同發力新策略,即政策方向引導、文旅產品提升、消費場景創新,實現冰雪體育旅游的消費升級。這一策略成效顯著,國家體育總局“冰雪惠民計劃”覆蓋15省雪場,推動價格敏感客群滲透率提升至38%;黑龍江首創冰雪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年內完成12項文化IP授權。亟待強化政策的靶向供給能力,建立分區域、分品類、分人群的政策工具箱。吉林省發放1億元冰雪消費券,創新“技能認證抵扣”機制,拉動裝備消費增長73%;崇禮打造“滑雪里程積分體系”,實現冰雪運動與酒店、餐飲消費貫通。同時,文旅產品同步升級,例如,哈爾濱冰雪大世界2025年實現了場館面積從80萬到100萬平米的擴容,其中增加了冰雪滑道、休閑商街等新產品、新場景,也實現了日均5萬客流的旅游消費新高峰。
以上嘗試,最終既實現了文化IP可持續吸引力,也創新了自主賽事IP,突破了賽事門票經濟,向體育培訓、體育裝備、體育旅游延展。同時,也拓展、擴大了旅游消費的市場規模與文化IP、體育賽事的轉化效率,創新了消費場景,擴大了消費規模。
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四維支撐新格局
在實現體文體旅融合、冰雪經濟帶動消費升級的諸多成果背后,我國的冰雪經濟還面臨著三重升級挑戰,即產品創新亟需深化文化表達,服務體系亟待對標國際標準,產業鏈韌性仍需持續增強。
其一,產品創新亟需深化文化體驗:盡管諸多消費者認可冰雪項目文化內涵提升,但主題酒店、沉浸式演藝等深度體驗產品占比仍顯不足。同時,旅游線上點評數據顯示,消費者反映冰雪體驗同質化,傳統冰雪產品的當代文化表達尚未形成體系。
其二,服務體系亟待對標國際標準。隨著入境旅游快速發展,國際游客大規模來華。我國冰雪體育旅游的專業培訓、專業講解、安全保障等配套服務體系嚴重滯后于市場需求。例如,亞冬會籌備期間調研數據顯示,高級別滑雪教練缺仍有缺口,應急救援響應時效等較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
圖源:包圖網
其三,產業鏈韌性仍需持續增強。關鍵體育賽事、體育旅游裝備的技術自主化、四季運營模式探索仍是重點課題。這些發展中的挑戰,本質上反映著消費升級倒逼產業升級的客觀規律。
冰雪經濟將從四個緯度構建新發展格局,其一,強化文化引領,厚植冰雪經濟精神內核。通過建立特色冰雪文化資源數據庫,系統挖掘民族冰雪文化遺產。推動冰雪主題文藝創作工程,打造兼具中華美學精神和時代氣息的冰雪文化IP。加強冰雪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構建全球冰雪文化交流平臺。
其二,釋放賽事效能,構建流量轉化創新機制。完善“國際賽事示范引領—自主賽事IP培育—群眾賽事活動普及”三級賽事體系。創新由“觀賽經濟+”向“賽事+旅游”的發展模式轉變。通過構建文體旅融合機制,創新文體旅融合產品,打通賽事流量與文旅消費轉化通道。培育冰雪賽事衍生經濟,發展數字化觀賽、虛擬競技等新興業態。
其三,深化科技創新,鍛造產業競爭硬核實力。實施關鍵裝備技術攻關專項,建立健全冰雪產業技術標準體系。推動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術與冰雪場景深度融合,培育智慧冰雪新業態。加強氣象科技應用,提升冰雪資源開發利用效率。
其四,完善制度供給,優化產業發展生態系統。創新冰雪人才培養機制,構建政產學研協同育人體系。持續完善冰雪消費促進政策,優化冰雪設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建立冰雪經濟跨區域協同機制,推進基礎設施互聯、市場標準互認。
站在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既需乘勢而上放大冬奧遺產、亞冬會等冰雪經濟效應,更應著眼長遠構建可持續發展機制。當冰雪運動成為全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當冰雪文化成為文化自信的生動載體,冰雪經濟必將釋放出澎湃的消費潛能,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能。
作者:王笑宇,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原文刊載于《中國文化報》2025年3月18日理論版
一審:張雯雯
二審:鮑港
三審:張翼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