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們在聊俄烏停戰的時候說了,美國是不可能再給烏克蘭大批軍援了,頂多就是加大一下制裁規模。但由于俄軍現在在戰場上占據優勢,所以光制裁恐怕無法逼普京同意停戰,所以還需要歐洲對俄“以戰逼和”。那么,歐洲有這個能力嗎?
其實俄軍目前在戰場上的優勢,主要就是兩個:一是人力優勢,可以不計代價地反復沖鋒;二是空中支援優勢,蘇-34可以肆無忌憚地投擲滑翔制導炸彈,而不擔心自己被擊落。俄軍目前這兩年占領的土地,基本都是散兵沖鋒+精確轟炸拿下來的。相比之下,雙方在炮兵火力上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烏克蘭和歐洲的炮彈產能正在迅速提高,再加上西方火炮的射程和精度更高,俄軍在炮兵火力方面已經沒有壓倒性優勢了。
俄軍的人力優勢,歐洲是無法對等支援的,填線的炮灰只能烏克蘭自己出,而烏克蘭本身的人力資源也接近枯竭,所以歐洲能幫烏克蘭的,只有爭奪制空權了。
不過目前歐洲只給了烏克蘭幾十架F-16戰斗機,以及幾架幻影2000,數量太少,而且根本不是蘇-35的對手。歐洲的100多架F-35,雖然憑借隱身和先進的態勢感知能力,足以壓制所有俄軍戰機,但美國很可能不會允許歐洲用它來對抗俄羅斯。因此,歐洲想要動用空軍幫烏克蘭奪回制空權,只能用自己制造的戰斗機,也就是“臺風”、“陣風”和“鷹獅”。
這三款戰斗機都是典型的四代半戰機,綜合性能和蘇-35相比沒什么優勢,陣風和鷹獅在飛行性能上甚至還有不小的劣勢。不過歐洲空軍相對俄空天軍有一個巨大優勢,那就是預警機。
目前歐洲主要有兩款預警機,分別是瑞典的“愛立眼”和法國的E-3F,咱們就拿比較差的“愛立眼”來對比。“愛立眼”配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可同時跟蹤300個目標,對1平米目標發現距離高達330公里,也就是說可以在600公里發現蘇-35。“愛立眼”還只是一種小型渦槳預警機,E-3F則是一款大型噴氣式預警機,探測距離就更遠了。相比之下,俄軍A-50U預警機只能在200公里的距離發現歐洲這三款戰斗機。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除了俄軍預警機的探測距離較短,也跟蘇-35的雷達反射面積巨大有關。蘇-35機體巨大,又完全沒有隱身設計,空優掛載時的雷達反射面積高達15平米左右。相比之下,歐洲這三款戰斗機均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局部隱身設計,比如臺風有半埋式掛架,陣風有鋸齒設計,“鷹獅”則本身機體就極小,這使得三者的雷達反射面積只有1-2平方米,大大壓縮了被發現的距離。要知道,蘇-57號稱隱身戰斗機,雷達反射面積也達到了0.5平米,比歐洲這三款戰斗機沒有好到哪里去,“愛立眼”依舊可以在250公里距離發現蘇-57,E-3F的發現距離可能增加到300公里,所以一旦俄歐爆發空戰,歐洲戰斗機能夠做到先敵發現。
有人會說了,俄羅斯有射程高達300公里的R-37M超遠程空空導彈,歐洲戰斗機雖然能先敵發現,但俄軍戰斗機可以先敵開火啊。
但是你要知道,R-37M這300公里的空空導彈的最大射程,都是高拋彈道打出來的。也就是導彈發射出去之后,先斜向上爬升到空氣稀薄的平流層,這樣滑翔飛行阻力最小,最后再俯沖攻擊目標。由于空空導彈的發動機最多能工作幾十秒,因此飛行幾十公里,爬到彈道頂點就關機了,所以剩下幾百公里全靠無動力滑翔,速度和高度都是下降的。
而一般來說,空空導彈的最大射程,是指速度下降到1馬赫,高度下降到10000米時的射程。這個速度,想打戰斗機純屬天方夜譚,也就能打一打笨重的預警機和加油機之類的目標。再加上R-37M又短又粗,機動性極差,發動機關機之后,一個高G機動就會急劇減速,因此想要用它打機動靈活的戰斗機,必須逼近后發射。實戰中,R-37M最遠只在130公里外擊落過烏軍戰機。
相比之下,歐洲的流星空空導彈,雖然最大射程150公里也是高拋彈道打出來的,但由于采用的是可變流量沖壓發動機,末端有動力,而且由于導彈燃料減少,彈體變輕,末端動力甚至比初段更強,簡直就是中距彈中的格斗彈,打9G目標都沒問題,哪怕是帶推力矢量的戰斗機,也逃不過它的追擊。所以超視距對射的話,俄軍戰機要吃大虧。
而如果進入近距格斗的話,雙方飛機性能基本起鼓相當:俄軍飛機有矢量,歐洲飛機有鴨翼,機頭轉向能力都極強。但是,歐洲戰機的AIM-9X、IRIS-T、AIM-132要領先俄羅斯R-73半代,而蘇俄引以為傲的頭盔瞄準鏡,歐洲戰機也已普遍裝備,所以近距格斗方面,俄軍戰機也占不到便宜。
綜合來看,如果歐洲敢于親自下場,幫烏軍爭奪制空權,俄軍還真沒有太好的辦法。而失去了制空權,俄軍精確制導炸彈的投擲數量就會大大減少,攻勢就會遭到遏制。所以想要讓普京盡快同意停火,恐怕就得是特朗普的制裁,加上歐洲戰機親自下場,雙管齊下才行。美國那邊倒沒問題,問題是歐洲這邊敢嗎?
這還真說不準。最近,美國撤掉對烏情報支持后,法國空軍馬上排除一架E-3F預警機,在兩架“陣風”戰斗機的護航下,前往黑海執行了一次監視任務,最近距離克里米亞半島僅有150公里。而英國首相斯塔默也曾表示,愿意在戰后派遣戰斗機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以確保俄羅斯遵守停火協議。雖然現在說是戰后才派遣,但西方人的話,你能信嗎?
再考慮到俄歐先進戰機數量對比懸殊——歐洲的“臺風”戰斗機將近500架,“陣風”戰斗機也有200多架,“鷹獅”也有將近100架,而俄羅斯的先進制空戰斗機蘇-35、蘇-30SM和蘇-57加一起才200多架,歐洲難保不會動親自下場的念頭。要知道,法國已經同意為歐洲提供核保護傘了,這不就是準備大打出手的前奏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