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8日,美國國家檔案館應特朗普要求,放出了與前總統約翰·肯尼迪遇刺案有關的1123份調查記錄,包括打字報告、手寫筆記和錄音。此舉這不僅是對62年前達拉斯槍聲的“最終審判”,更是一場政治豪賭——特朗普賭的是公眾對“陰謀論”的饑渴,押注的是對“深層政府”的徹底宣戰。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達拉斯迪利廣場中彈,兇手奧斯瓦爾德在被捕48小時后被黑幫殺手魯比槍殺。官方認定“獨狼作案”,但此后十年間,超百名關鍵證人離奇死亡,民調顯示61%的美國人深信這是場有組織的陰謀。
特朗普為何鐵了心要公開肯尼迪遇刺案的密件?這背后,也許是一盤精妙的政治棋局。
小羅伯特·肯尼迪,這位肯尼迪家族的傳人,曾公開指控CIA參與刺殺,特朗普借機拉攏其支持者。作為交換,特朗普答應他,一旦當選,就將肯尼迪遇刺事件的檔案公之于眾。這一承諾,不僅鞏固了特朗普的政治陣營,也為他贏得了肯尼迪家族的支持。而且肯尼迪遇刺案在美國老百姓心中分量十足,各種陰謀論傳得滿天飛。特朗普公開密件,正好迎合了大家的心理,塑造出一個追求真相、敢于和官僚以及背后深層勢力叫板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檔案中可能涉及白宮“深層政府”的秘密,一旦公開,無異于抓住了對手的把柄。特朗普此舉,旨在削弱對手的政治影響力,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
首批1123份PDF文件中,打字報告、手寫筆記、錄音碎片如拼圖般散落。但真相的拼圖遠比想象中支離破碎:模糊的手寫筆記、被遮擋的段落、重復的舊資料,甚至CIA監聽盟友埃及的“黑歷史”——這些文件既非“驚天秘密”,也非“完美解密”。歷史學家直言:“特朗普給了公眾一場‘解密表演’,但真相的迷霧依然濃得化不開。”
此次公布的8萬頁檔案,雖然數量龐大,但真正爆炸性的信息卻寥寥無幾。不過,從已經披露的內容中,仍能窺見一些歷史迷霧中的蛛絲馬跡。
首先,兇手奧斯瓦爾德的唯一性遭到質疑。檔案顯示,奧斯瓦爾德在遇害前曾透露“知曉真兇姓名與化名”,并可能被誣陷為替罪羊。這一信息,無疑為肯尼迪遇刺案增添了更多的懸疑色彩。
其次,聯邦調查局的備忘錄指出,槍殺奧斯瓦爾德的杰克·魯比與黑社會存在關聯。這一發現,暗示刺殺可能涉及更高層勢力,進一步佐證了“政治陰謀論”的合理性。
最后,中情局的監聽丑聞也浮出水面。文件證實,中情局曾非法監聽蘇聯與古巴駐墨西哥使館,奧斯瓦爾德在案發前兩月與兩國人員接觸的記錄被曝光。這一信息,雖然不足以證明中情局與肯尼迪遇刺案有直接關系,但卻揭示了冷戰時期美國情報機構的復雜運作。
特朗普強行公布肯尼迪遇刺案真相,不僅引發了公眾對歷史事件的熱議,更在白宮內外掀起了一場暗流涌動的政治博弈。
特朗普的“解密”是一場精妙的政治算計:
對內:以“歷史清白者”形象拉攏保守派,轉移邊境危機、經濟衰退的輿論壓力。
對外:借“揭黑料”分化民主黨內部分裂,為2028年大選鋪路。
對歷史:將肯尼迪案從“懸案”變為“政治道具”,讓真相淪為權力博弈的籌碼。
當8萬頁文件在數字世界中沉浮,我們終將明白:歷史的迷霧從未散去,它只是被權力重新編織成了另一張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