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的央視新聞稱,在周一凌晨,也門胡塞武裝發射18枚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同時出動無人機襲擊了在紅海游弋的美國“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
當天深夜,也門胡塞武裝就高調宣布:他們用導彈和無人機把美國航母給炸了!并稱這已經是24小時內,他們第二次襲擊同一艘航母。
而美國人卻堅決否認:自家航母好好的,根本沒被碰到。這時,美軍中央司令部的態度就耐人尋味了:拒絕回應關于航母損傷的任何傳言。
看樣子,美國軍方是長記性了。畢竟上一次“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的飛行甲板被胡塞導彈擊中的回應事件,弄得美國軍方是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但蹊蹺的是,美國人嘴上說沒事,身體卻很誠實——原本要轟炸也門的戰斗機全掉頭返航了。“胡塞武裝能擊沉一艘美國航母嗎?”這是美國媒體3月16日所提的問題。
看起來關于這個話題,連美國人自己都弄不太明白了。下面我們來進行一次全面的盤點和分析:
據統計,自從2023年10月巴以沖突升級以來,也門胡塞武裝一共發動了150余次,發射超過500多枚的導彈和無人機,對往來紅海的軍艦、商船等目標進行襲擊。
其中,以美國航母打擊群為目標的襲擊有6次,分別是:
2024年5月31日,胡塞武裝向“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發射一枚導彈。
2024年6月22日,胡塞武裝發射導彈襲擊了“艾森豪威爾”號航母,并宣稱“成功達成目標”。
2024年11月12日,胡塞武裝用無人機和彈道導彈襲擊了“林肯”號航母和2艘驅逐艦。
2024年12月22日,胡塞武裝向“杜魯門”號航母及其護航艦發射了8枚導彈和17架無人機,宣稱擊落一架“試圖攔截我們導彈和無人機”的F/A-18戰斗機,“迫使敵機從也門領空撤退”。
2025年1月11日,胡塞武裝稱在24小時內,使用巡航導彈和無人機對“杜魯門”號航母進行持續9小時的打擊,“成功實現目標并迫使航母逃離”。
2025年3月17日,胡塞武裝稱對“杜魯門”號航母及其護航艦發動了兩次打擊,用以回應美軍大規模空襲也門。
也難怪有人要問,也門胡塞武裝前前后后發射了那么多枚高超音速導彈、反艦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彈道導彈和遠程無人機,難道就沒有一枚能命中目標嗎?
據美國五角大樓評估和胡塞武裝自己媒體的透露,胡塞武裝擁有多種類型的先進無人機和多個系列的導彈,其中“雅法”遠程多用途無人機和“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導彈都具備較強的突防能力。
“雅法”遠程多用途無人機配備高爆彈頭,能躲避雷達探測,具有較強突防能力。而“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導彈的突防能力更強,射程可達2150公里,同時飛行速度超過了9馬赫,高機動性能輕易避開一般的防空系統。
實際情況是,由于胡塞武裝的裝備落后,沒有大型偵察機和電子戰飛機,也沒有空中預警機,更加沒有偵察衛星。而美軍航母基本都在離岸500公里左右的距離活動,因此也門胡塞武裝很難實時監控到美軍艦艇準確位置。
就算定位到了,美軍航母戰斗群本身還具備強大到變態的防御能力。
美軍航母戰斗群通常以1艘航母為核心,配備2~3艘反潛驅逐艦或護衛艦、2~3艘防空巡洋艦或驅逐艦、1~2艘攻擊型核潛艇以及1~2艘后勤補給艦,形成了遠、中、近三層攻防火力配系模式,具備大縱深、多層次、陣位疏散、火力集中的攻防配置。
以一艘美軍宙斯盾級驅逐艦為例,艦上的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可精確搜索282公里半徑的范圍目標,并精確跟蹤100個目標。一旦發現導彈來襲,就立刻進入自動跟蹤程序。此時艦上的Mk41垂發系統,將按1發/秒的速率,發射42-58枚標準防空攔截導彈。
此外,美軍還有中東軍事基地的陸基海麻雀近程防空導彈進行輔助攔截。在這種近乎變態的層層保護下,胡塞武裝想擊中美軍航母,只能說是難于登天。
可以這樣說,只要美軍別像上次那樣忙中出錯,胡塞武裝是動不了美軍航母分毫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