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鄭浩
三月的懷川大地,春風拂過連片的麥田,嫩綠的麥浪隨風輕擺,遠處傳來播種機與拖拉機的轟鳴聲,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翻新的芬芳。在這片承載著“中原糧倉”使命的土地上,一場金融與春耕的“雙向奔赴”正在上演。中國銀行焦作分行工作人員攜帶著移動設備穿梭于阡陌之間,將惠農政策、創新產品化作“及時雨”,浸潤著每一寸亟待耕耘的土地。
精準滴灌惠民生
在溫縣祥云鎮萬畝鐵棍山藥種植基地,種植大戶李先生正蹲在地頭調試新安裝的智能滴灌設備。他身后的田壟整齊劃一,深褐色的土壤下埋藏著被譽為“懷參”的溫縣山藥?!叭ツ晔袌霾▌哟?,庫存積壓嚴重,春耕時連買滴灌管的錢都湊不齊?!崩侠畈亮瞬令~頭的汗珠,掏出手機點開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多虧‘懷藥貸’,按每畝1萬元種植成本核額,50萬元貸款3天到賬,利息還低。”
中國銀行焦作分行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份《特色農業授信模型》:主糧作物以每畝年租金1200元為基準,懷藥、小麥種業等特色產業則按實際種植成本動態測算。這種“一業一策”的精準授信模式,讓金融資源與土地需求深度耦合?!氨热绶N植山藥每畝需投入種苗、有機肥、滴灌設備等約1萬元,我們就通過‘懷藥貸’解決‘缺多少’的問題?!?/p>
據悉,2025年中國銀行焦作分行已投放特色產業貸款超10億元,其中“懷藥貸”“焦小麥種業貸”等深受農戶喜愛。溫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評價道:“這相當于給每塊土地配了‘金融營養師’,讓資本跟著墑情走、貼著需求落?!?/p>
金融時速解民憂
凌晨五時的沁陽市星光尚未褪去,焦作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里已燈火通明。該公司負責人正指揮工人將最后一批麥種裝車:“春節前要預付300多萬元采購款,當時賬上只有80萬元,急得滿嘴燎泡。”中國銀行焦作分行沁陽支行客戶經理帶著移動Pad連夜駐村,48小時內完成“種業貸”審批。如今,這些“焦麥系列”良種已播撒在30萬畝耕地上。
這場“速度之戰”的背后,得益于中國銀行焦作分行打造的“春耕服務矩陣”:6支“助農先鋒隊”配備移動終端,與15個鄉鎮農辦建立“需求直報群”??萍假x能:“中銀企E貸”線上平臺,農戶掃碼即可獲取專屬授信額度;AI智能審批系統將資料審核壓縮至2小時;衛星遙感技術動態監測農作物長勢,為貸款支用提供數據支撐。
金融“溫度”暖民心
在修武縣周莊鎮,家庭農場主周大哥的經歷頗具代表性。去年,他貸款200萬元擴大種植面積,卻因連續陰雨損失慘重?!罢l愁時,中國銀行焦作分行不僅給予了續貸支持,還聯合省農業科學院專家幫我改種抗逆性更強的鄭麥136,預計今年畝產能增加200斤。”
這項中國銀行焦作分行創造的“無縫續貸”機制,源自對2024年農業收益數據的深度分析?!拔覀儼l現不少的種糧大戶因災致貧,傳統‘先還后貸’模式加劇資金鏈緊張?!敝袊y行焦作分行工作人員展示著風控模型,“現在通過大數據模型實現精準續貸,同時引入農業保險對沖風險?!?/p>
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負責人對中國銀行焦作分行這一舉措連連稱贊:“這不僅是金融工具的創新,更是對農業生產規律的深刻尊重?!?/p>
真正的金融服務應該像小麥根系,既吸收政策養分,又深扎泥土感知地溫。當暮春的細雨浸潤懷川大地,中行人的足跡正與破土而出的新芽共同生長——這或許就是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最生動的實踐:不僅是冰冷的數字流動,而是帶著汗水泥土氣息的共生共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