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第六代隱身戰斗機殲-36在四川成都上空順利完成第二次全狀態飛行測試。從首飛到二次試飛僅間隔兩個多月,外界推測,若按此進度,殲-36有可能在2030年前投入實戰,成為全球首款服役的六代機。

相較于首次試飛,這次試飛呈現出兩大明顯特征,沒有其他飛機護航以及起落架保持收起狀態。
一般來說,戰機在前期試飛時是需要護航機伴飛的。護航機可以負責進行數據采集,發動機工況的監測以及應對緊急情況。而這次殲-36選擇單槍匹馬完成復雜內容測試,而且試飛選擇成都陰天環境進行,這足以說明它的飛控系統穩定以及擁有全天候的作戰能力。

并且殲-36在全程飛行過程中始終保持著起落架完全收起狀態。收起起落架可降低空氣阻力,使戰機能夠執行高速俯沖,大迎角轉彎等復雜機動動作,意味著殲-36氣動設計與飛控系統穩定性十分優秀。

作為全球首款第六代隱身戰斗機,殲-36憑借三發動力設計與無尾飛翼構型,將科幻感與實戰性能推向新高度。殲-36采用三臺渦扇發動機,總推力超50噸,支持1.8-2.2馬赫超音速巡航,單發失效仍可維持戰力。無垂尾三角翼布局結合背部蛇形DSI進氣道能大幅降低雷達反射,隱身性能較五代機提升90%。

殲-36定位為一機多能,兼具遠程突防,反艦打擊,電子壓制等功能,殲-36大型彈艙和模塊化設計,未來或進一步模糊戰斗機與轟炸機的界限。殲-36的成功試飛,像是中國交出的一份考卷,上面的成績代表著中國在研發領域已從跟跑者轉變為領跑者。

中國戰機的快速進展令美軍十分擔憂,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對美軍的F-35,F-22形成代差優勢。美軍近期緊急調整預算分配,計劃將第六代機NGAD項目研發的預算投入增加。

隨著殲-36后續的深入測試,更多革命性技術或將浮出水面。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只有科技持續的創新突破,才能構建起國家安全的空中長城。
參考資料:
第一軍情《殲36首次“三發加力全開”,尾部冒橙火,從此美要摸著中國過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