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完善數據基礎制度,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已從戰略規劃進入實操落地階段。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上海公司黨委書記樓向平在兩會上關于跨境數據流動的四項系統性建議,不僅揭示了當前企業數據出海的現實瓶頸,更折射出數字經濟縱深發展對專業人才需求的深刻變革。
在全球化競爭格局下,中資企業的國際業務拓展正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跨境數據流動規則的國際兼容性不足導致合規成本攀升,如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與我國《數據安全法》的銜接仍需磨合;另一方面,數據資產的價值計量與會計處理尚未形成統一標準,企業難以在財務報表中準確體現數據資源的戰略價值。財政部《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的出臺,標志著數據資產入表已從理論探討轉向制度實踐。在此背景下,數據資產會計師這一新興職業的崛起,正在重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人才版圖。
數據資產入表作為企業數據資源資產化的關鍵路徑,要求將符合會計準則的數據資源計入資產負債表,通過財務核算體系實現數據要素的價值顯性化。上海數據交易所發布的《數據資產入表十問十答》明確指出,開發階段的數據資源支出需從費用化轉為資本化處理,這對企業的財務核算能力提出全新要求。
例如,某跨境電商平臺通過數據資產入表,將用戶行為分析模型確認為無形資產后,企業估值可以得到提升;某智能駕駛企業因未能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數據確權機制,導致海外融資受阻。這些案例印證了專業人才在數據資產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既要理解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技術特性,又要精通會計處理規則,還要具備跨境合規風險研判能力。
正是這種復合型能力需求,使得數據資產會計師成為企業競相爭奪的稀缺資源。該職業群體不僅需要掌握《數據資產會計管理理論》中的確權、估值、流轉等核心方法論,還需通過《數據資產會計管理實務》系列教材的系統學習,構建覆蓋數據采集、清洗、脫敏、交易的全流程管理能力。
目前,數據資產會計師考試已形成初、中、高級三級體系,允許具備相關經驗者跨級報考,全國35個重點城市設置的線下考點,為企業人員能力認證提供了標準化通道。值得關注的是,考試內容深度融入區塊鏈存證、隱私計算等新型技術應用場景,例如高級考試要求考生設計跨境數據流動的全鏈路溯源方案,這與樓向平代表提出的“建設可信數據空間”建議形成理論與實踐的雙向呼應。
從行業發展視角看,數據資產會計師的職業化進程具有多重戰略意義。對企業而言,持證人員能夠系統性解決數據資源確權難、估值亂、流轉慢等痛點,如在數據跨境場景中,他們可依據《暫行規定》設計多國合規的數據資產折舊模型。對產業生態而言,專業人才儲備將加速數據交易市場成熟,目前全國已有14個數據交易所試點跨境數據產品掛牌,但交易活躍度不足的問題與專業服務供給短缺直接相關。某國際咨詢機構預測,未來三年我國數據資產會計師缺口將超過百萬人,尤其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跨境電商等領域,具備國際規則解讀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薪酬溢價可達行業平均水平的1-2倍。
當前,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已進入攻堅期。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的“數據基礎制度完善”與樓向平代表倡導的“跨境數據流動合作”,均指向人才能力建設這一底層支撐。數據資產會計師考試體系的建立,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可量化的人才評價標準,更通過《數據資產會計管理理論》與實務教材的知識迭代,推動行業形成“技術+合規+財務”的三角能力模型。隨著更多專業人才進入產業一線,數據資源的資產化運營將從個案試點走向規模突破,最終實現“數據紅利”向“資本紅利”的質變升級。
在這場席卷全球的數字經濟浪潮中,數據資產會計師的職業化發展既是企業應對合規挑戰的必然選擇,也是激活數據要素價值的核心引擎。當更多從業者通過系統化學習掌握跨境數據流動的規則密碼,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征程將真正駛入“以數賦能、因數而強”的新航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