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萬萬沒想到,特朗普給普京打電話,美俄要精誠合作,烏克蘭還有翻身機會嗎?
一覺醒來,國際政壇上演戲劇性轉折。 18 號,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一通電話,讓持續三年的俄烏沖突突然加速邁向 "?;鸬褂嫊r"。然而,當美俄領導人在電話中勾勒和平藍圖時,烏克蘭與歐洲的焦慮卻在持續升溫 —— 基輔方面剛剛劃出談判 "三條紅線",而歐洲大陸正目睹自身戰略話語權被悄然架空。
根據白宮與克里姆林宮的聯合聲明,這場持續近兩小時的通話達成了十項關鍵共識。最引人注目的是,普京對特朗普提出的 "30 天能源基礎設施停火" 倡議作出 "積極回應",并立即向俄軍下達停止攻擊烏克蘭能源設施的命令。雙方還約定在中東展開技術談判,涉及黑海停火、戰俘交換等具體事項。此外,美俄宣布將重啟冰球友誼賽,這個冷戰時期的象征性活動,此刻被賦予了緩和關系的特殊意義。
然而,協議背后暗藏玄機。俄方在接受部分停火的同時,明確要求烏克蘭停止戰爭動員、西方終止軍事援助。特朗普雖稱 "和平從未如此之近",卻也承認 "停火若不再推進一步恐難實現"。更值得關注的是,美俄在烏克蘭領土問題上出現微妙分歧:白宮聲明刻意回避具體邊界,而克里姆林宮強調解決方案必須 "考慮俄羅斯安全利益"。有分析指出,這種模糊表述可能為后續領土交易埋下伏筆。美俄之所以能談到一塊是因為雙方各自都有自己的訴求,俄羅斯希望得到領土,美國希望得到礦產資源。
面對美俄的 "和平攻勢",烏克蘭展現出罕見的強硬姿態。17 號,烏外長瑟比加明確提出談判三條紅線:拒絕承認任何領土損失、反對限制加入北約或歐盟、禁止削弱國防能力。這三條紅線直指俄羅斯核心訴求 —— 俄方此前多次要求烏克蘭承認烏東四州及克里米亞歸屬,并保持中立地位。
基輔的強硬背后是現實的困境。隨著俄軍在庫爾斯克地區取得突破性進展,烏軍約 2500 名士兵陷入包圍。盡管澤連斯基堅稱 "絕不割讓一寸領土",但戰場失利已讓烏克蘭失去談判籌碼。更雪上加霜的是,歐盟 27 國未能就 400 億歐元軍援達成一致,西方盟友的猶豫讓基輔倍感孤立。
美俄的 "親密接觸" 讓歐洲陷入戰略迷茫。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柏林聯合表態,強調和平必須 "可核查、可評估",并承諾繼續支持烏克蘭。但這種表態更像是對現實的無奈妥協 —— 歐洲在俄烏沖突中付出巨大經濟代價,卻在關鍵談判中被排除在外。
大西洋聯盟的裂痕正在加深。特朗普政府對俄政策的 180 度轉變,讓歐洲不得不重新評估自身定位。有評論稱,歐洲正面臨 "雙重背叛":既被美國盟友邊緣化,又無法擺脫對俄能源依賴的歷史包袱。這種困境迫使英法德加速推進歐洲防務自主,試圖在美俄博弈中尋找新的平衡點。
美俄關系緩和正在重塑全球地緣版圖。在中東,兩國達成防止核擴散共識,伊朗成為首要目標。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此表示歡迎,但黎巴嫩、也門等地區熱點恐因外部干預減少而加劇動蕩。在亞太,分析普遍認為特朗普拉攏俄羅斯旨在牽制東方大國,但俄方對此保持謹慎 —— 莫斯科清楚意識到,美俄關系的 "蜜月期" 可能隨美國大選周期而變化。
這場戲劇性的 "普特會" 究竟是和平的序幕,還是新一輪博弈的開始?目前看,雙方都在打 "時間差":俄羅斯希望通過局部?;痨柟虘鸸?,美國則急于在大選前塑造和平形象。但烏克蘭的紅線與歐洲的抵制,可能成為協議落實的最大障礙。正如《經濟學人》所言:"當美俄在云端描繪和平藍圖時,烏克蘭的土地仍在燃燒,歐洲的能源賬單仍在飆升。"
歷史正在見證一個轉折時刻: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正在崩解,新的地緣板塊正在形成。而這場危機的真正高潮,或許才剛剛拉開序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