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一轉眼,小林已經懷孕11周了,產檢醫生告訴小林做完NT檢查后就可以做早期血清學篩查了。
小林疑惑地問:“醫生,這么早就要做‘唐篩’了嗎?我聽說‘唐篩’要四五個月才做呢。”
產檢醫生說道:“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現在已經普遍開展早期血清學篩查了,做完NT檢查就可以做了,幾年前確實只能做中期血清學篩查,現在孕早、中期血清學檢測指標的聯合篩查準確率要高很多。”
什么是唐氏篩查
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是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關口。我國自2002年起開始規范開展產前診斷工作,以21-三體綜合征(簡稱21-三體)、18-三體綜合征(簡稱18-三體)及開放性神經管缺陷(ONTD)為主要目標疾病,以血清學產前篩查為一線篩查方案。
唐氏綜合征即21-三體綜合征,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胎兒染色體異常疾病,我國新生兒的發率相對較高,在1/800~1/600。目前,臨床上通常把血清學篩查稱為唐氏篩查。
血清學產前篩查是在孕婦背景風險的基礎上(如孕婦年齡、不良妊娠史等),納入一系列生物物理、生化指標,在統計學模型分析的基礎上,對常見染色體異常和神經管缺陷等嚴重胎兒疾病進行風險評估,其篩查對象不僅僅局限于染色體異常。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血清學產前篩查逐漸發展出孕早期聯合篩查[如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PAPP-A)、游離β亞基促絨毛膜性腺激素(Freeβ-hCG)、NT]、孕中期聯合篩查[如Freeβ-hCG、甲胎蛋白(AFP)、游離雌三醇(uE3)等]及孕早、中期整合/序貫篩查等多種方案。
①孕早期血清學篩查的適宜時間在第8~13周+6,孕早期超聲篩查的適宜時間應嚴格控制在第11~13周+6,而聯合NT測量和血清標志物的孕早期聯合篩查方案準確率更高,故目前建議將孕早期血清學篩查的時間放在孕11~13周+6,即孕早期超聲篩查(NT)之后。
②孕中期血清學篩查的適宜時間在妊娠15~20周,最佳檢測孕周為16~18周。而21-三體的切割值為1/270,即≥1/270為高風險;18-三體的高風險切割值為1/350,即≥1/350為高風險;ONTD高風險為甲胎蛋白的中位數倍數(MoM)≥2.5。
③孕早、中期血清學檢測指標的聯合應用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可以顯著提高產前篩查的準確率。
哪些人需要做唐氏篩查
不論年齡,所有孕齡<20周到產前保健門診檢查的孕婦,都建議進行孕期血清學篩查(唐氏篩查)。
年齡>35周歲的孕婦,建議在孕中期血清學篩查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產前診斷。
什么是無創DNA篩查
1997年,基于孕婦血漿中發現胎兒的游離DNA,結合高通量基因測序可進行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開辟了新的無創產前篩查(NIPT)。
2011年左右,NIPT(俗稱無創DNA篩查)開始應用于臨床。該技術通過對孕婦外周血中的游離DNA(cfDNA)進行分析,可以從中得到胎兒的遺傳信息,從而檢測胎兒罹患由染色體異常等引起疾病的可能性。
根據目前的技術發展水平,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與診斷的目標疾病為3種常見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即21-三體、18-三體、13-三體綜合征(簡稱13-三體)。
對這3種常見胎兒染色體異常有較高的檢測效能:在高風險孕婦中,NIPT檢測21-三體、18-三體和13-三體的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97.0%/99.7%、93.0%/99.7%和95.0%/99.9%;相應的陽性預測值(PPV)分別為 91%、84%、87%;NIPT在低風險人群中的檢測敏感度和特異度與高風險人群相當,相應的PPV分別為82%、37%和49%。
適宜孕周為12~22周+6。
哪些人需要做無創DNA檢測
根據《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與診斷技術規范》,分為適用人群、慎用人群和不適用人群三類。
適用人群
①血清學篩查顯示胎兒常見染色體非整倍體風險值介于高風險切割值與1/1000之間的孕婦。
②有介入性產前診斷禁忌證者(如先兆流產、發熱、出血傾向、慢性病原體感染活動期、孕婦Rh陰性血型等)。
③孕20周以上,錯過血清學篩查最佳時間,但要求評估21-三體、18-三體、13-三體風險者。
慎用人群有下列情形的孕婦進行檢測時,準確性有一定程度下降,檢出效果尚不明確,或按有關規定應建議其進行產前診斷的情形。
①孕早、中期產前篩查高風險者。
②預產期年齡≥35歲者。
③重度肥胖(體重指數>40kg/m2)者。
④通過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方式受孕者。
⑤有染色體異常胎兒分娩史,但除外夫婦染色體異常的情形。
⑥雙胎及多胎妊娠者。
⑦醫生認為可能影響結果準確性的其他情形。
不適用人群
①孕周<12周者。
②夫婦一方有明確的染色體異常。
③1年內接受過異體輸血、移植手術、異體細胞治療等者。
④胎兒超聲檢查提示有結構異常須進行產前診斷者。
⑤有基因遺傳病家族史或提示胎兒罹患基因病高風險者。
⑥孕期合并惡性腫瘤者。
⑦醫生認為有明顯影響結果準確性的其他情形。
產前篩查結果有異常怎么辦
對于孕早期或中期唐篩18-三體高風險或21-三體高風險的孕婦,建議行無創DNA篩查,若測序高風險,仍需行羊水/臍血穿刺,以保證產前診斷的準確性。
對于NTD高風險孕婦,建議在孕18~24周進行胎兒系統超聲檢查診斷。
誤區解讀
做了無創DNA篩查,就不用做中期唐氏篩查了嗎?
錯,需要做。有些孕婦及其家人會有疑惑,既然無創DNA篩查的準確率比唐氏篩查更高,為什么做了無創DNA篩查后還要再做中期唐氏篩查呢?雖然無創DNA篩查對21-三體和18-三體的檢出率和特異度都比較高,但不能篩查NTD,而孕中期血清學篩查能彌補這一缺陷。因此建議,即使做了無創DNA篩查,還是不要錯過孕中期血清學篩查。
小貼士
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對出生缺陷預防具有重要意義,孕早、中期血清學篩查操作簡便,費用低,準確率高,發現高風險人群即可進行下一步產前診斷。而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準確率高,檢測時間較長,費用高,未能對NTD進行篩查。羊水/臍血穿刺是有創操作,具有一定的感染風險和流產風險,所以一般是到最后才會選擇的檢查。研究建議,將羊膜腔穿刺術產前診斷孕婦的年齡臨界值設為40歲;對于35~39歲的孕婦,首先實施產前血清學篩查等其他無創產前篩查方案;而對于≥40歲的孕婦,建議直接進行羊膜腔穿刺術。
本文作者:盛曉園
本文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家庭醫生在身邊——女性保健》、人衛健康微信公眾號
編輯 | 康曉杰
校審 | 孫茜
策劃 | 王菲菲 崔晨
CLICK TO SEE YOU LOOK THE BES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