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蘇中地區的新四軍對國民黨頑固派進行的反擊戰役,黃橋戰役奠定了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堅實基礎,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意義十分重大。
作為這次戰役的指揮員,粟裕親眼目睹了新四軍將士們為保衛蘇中抗日根據地,而作戰的英勇身影。其中,就包括了陶勇。
1940年6月,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組建了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陳毅和粟裕分別擔任了正、副指揮。
7月,根據上級的決定,新四軍蘇皖支隊和江都獨立團、陳玉生起義部隊改編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3縱隊,任命陶勇為司令員兼政委。
不久后,為了為建立以黃橋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蘇北指揮部所屬的部隊,向東開進,抵達了黃橋地區。
此時,視新四軍蘇北部隊為心腹之患的國民黨軍魯蘇戰區副總司令兼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想要憑借自己占有的兵力優勢,企先集中兵力率先向黃橋地區發動進攻,達到消滅或驅逐立足未穩的新四軍蘇北部隊的目的。
得知韓德勤的陰謀后,陳毅和粟裕立即做了準備,決定對韓德勤部進行自衛還擊。具體部署為:第3縱隊堅守黃橋;第1、第2縱隊隱蔽集結于黃橋西北地區,作為突擊力量。
10月4日,韓德勤部第33師來到黃橋前沿陣地,對第3縱隊發起了猛烈攻擊。
期間,韓德勤部第33師一部利用強大的火力優勢,突入了黃橋東門,形勢十分危急。
在此危急關頭,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3縱隊司令員陶勇把上衣一脫,將手中的馬刀高高舉起,向戰士們大喊道:“同志們,跟我往前沖!”
說完后,陶勇便率先向敵人殺去。在陶勇的帶領下,戰士們紛紛沖向敵群。在戰士們的英勇沖殺下,敵人抵擋不住,終于敗退了下去。
當時,粟裕望著陶勇率部殺向敵陣的身影,心里十分感動。他含淚自言自語道:“好一個拼命三郎!”
陶勇,1913年1月21日生在安徽省霍邱縣(今六安市葉集區)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原名張道庸。
1929年,陶勇在河南商城加入了游擊隊,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
1931年,陶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之后,陶勇在戰爭中表現的得十分英勇,歷任了紅四軍第35團連長、副營長、營長、副團長、團長。
1936年,在紅軍大學學習后,陶勇被任命為紅9軍教導師的師長。隨后,陶勇經歷了艱難的西路軍作戰。
1937年,西路軍失敗后,陶勇在沖出重圍后實在太累,認為周圍已經沒有了村莊,暫時比較安全的情況下,便在身邊沒有戰友的情況下,沉沉地睡了過去。
然而,在醒來的時候,陶勇發現自己的面前有幾 把刺刀正對著他。就這樣,陶勇被敵人抓去關在了涼州。
后來,陶勇被帶到西安的行營看守所關押。在這里,陶勇見到了周恩來。那天,周恩來握著陶勇的手,說:“我代表黨中央,歡迎你們歸隊!”
就這樣,陶勇回到了黨的溫暖懷抱。
1938年,陶勇被任命為新四軍第1支隊第4團副團長,后又擔任了團長、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3縱隊司令員。任職期間,陳毅為他改名,將張姓去掉,并取原名“道庸”的諧音,稱呼他為“陶勇”。
其中,一個“勇”字,貫穿了陶勇的整個軍事生涯。對此,粟裕也有著很深的體會,還在黃橋戰役中,含淚說他:“好一個拼命三郎!”
1941年1月,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3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1師第3旅,陶勇被任命為旅長兼蘇中第4分區司令員。
陶勇不僅有勇,還有謀,也善于把勇和謀結合。
1942年,陶勇率部包圍了啟東偽團長徐寶富的據點。
當時,陶勇讓人喊話,要求徐寶富投降。對此,徐寶富還以為可以憑借堅固的碉堡工事頑抗,便對新四軍的喊話置之不理。
很快,陶勇便下令進攻。在陶勇的命令下,機炮連很快便將徐寶富的碉堡轟掉了一個角。
此時,為了減少戰士們的進攻難度,陶勇再次讓人給徐寶富送信,讓他投降。這一次,徐寶富失去了碉堡,便決定投降,但提出了一個條件,讓陶勇和他面談。
對此,陶勇認為徐寶富這樣做,一方面是想要給自己找一個臺階,以便挽回一點兒面子;另一方面,徐寶富還想看看他有沒有這個膽量。
片刻后,陶勇便作出了親自去和徐寶富談判的決定。為了勸說大家同意自己的意見,陶勇說:“盡管此行要擔風險,但為了減少戰斗傷亡,爭取200多名偽軍反正,冒這個險是值得的。”
說完后,陶勇便帶著一名警衛員,和徐寶富談判去了。
來到吊橋邊上時,陶勇對著碉堡上大喊:“你們要見我,我就是陶勇!”
看到陶勇只帶了一個警衛員,偽軍都十分震驚,他們說:“真有這種虎膽英雄!”
這一幕,也震驚了徐寶富。很快,徐寶富便讓人將吊橋放下,帶著指揮刀走出了碉堡。
在徐寶富來到面前時,陶勇對他說:“你繳槍,我們就作為起義處理,愿當新四軍的我們歡迎,愿回家的我們發給路費。你看怎么樣?”
聽了陶勇的話,徐寶富將指揮刀獻給陶勇,說:“久仰司令大名,今日相見確實不凡,特送上此刀,敬請收下,我徐寶富再不吃軍人這碗飯了!”
最終,陶勇按照黨的政策,對偽軍分別進行了處置。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陶勇被任命為新四軍華中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員。后來,陶勇又擔任了新四軍華中野戰軍第1師副師長、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司令員。
任職期間,陶勇參加了蘇中戰役、漣水戰斗、萊蕪、孟良崮、費縣、沙土集等戰役。
1948年,在淮海戰役期間,陶勇收到粟裕發來的一封電報。在電報里,有這樣的一個命令:“第4縱隊、第8縱隊由第4縱隊陶司令、郭政委指揮。”
對此,陶勇感到十分詫異,但也感受到了粟裕對他的信任。此外,在這封電報里,陶勇還看到了粟裕布置的作戰任務。
11月,陶勇在陶勇組織戰斗的時候,粟裕再次發來一個命令,要陶勇統一指揮第4縱隊、第11縱隊、第12縱隊和渤海縱隊。
這樣的命令,是非常少見的。看得出來,粟裕對陶勇這員戰將的使用,是不拘一格的。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粟裕對陶勇的有勇有謀的認可。
1949年2月,陶勇被任命為第23軍軍長。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期間,陶勇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副司令員的身份,率部進入朝鮮,參加了長津湖等戰役。
1952年,陶勇奉命回國,擔任了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1955年,解放軍實行軍銜制,陶勇被授予中將軍銜。
1967年1月21日,陶勇在上海去世。
得知陶勇去世的消息時,陳毅元帥心里十分難過。他大聲說:“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相信陶勇會自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