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第三兵團入朝作戰。作為第二批入朝的部隊,第三兵團下轄12、15、60三個軍,其中12軍是兵團副司令王近山一手帶出來的王牌軍。
而這支王牌軍,在后來也走出了好幾個將軍。其中的一個師長,更是后來成為了上將。
至于軍長和副軍長,更是開國中將和少將……
被授上將的師長
12軍最出名的除了王近山,恐怕就是后來的軍長李德生了吧。不過李德生和王近山不一樣,王近山是土地革命時期崛起的戰將,李德生是在建國后崛起的。
李德生參加革命很早,他在12歲那年就加入了當地的兒童團,開始幫助我黨站崗、送信。
在14歲的這一年,他正式成為了一名軍人,并且在16歲成功入黨。
他的前半生,就是一部成長奮斗史。因為飽受壓迫,所以他選擇站在人民這一方的紅軍部隊,選擇了革命的道路。
那時候搞革命很危險,稍有不慎就會送命。
但他卻毫不害怕,義無反顧決定跟著我軍走。他在我軍讀書識字,在我軍上學,也在我軍找到了情投意合的伴侶。
可以說,軍隊就是他第二個家,是他前半生的寄托。等到新中國成立之后,他還沒來得及建設國家,抗美援朝又開始了。
抗美援朝開始的時候,他還只是12軍35師的師長。一路走來,他和很多敵人交過手,認為我軍并不一定會輸給美軍。
所以得知朝鮮求救的消息之后,他是非常支持出兵的。而且抗美援朝開始之后,他就向軍長建議,讓軍長申請一下他們入朝。
1950年末,12軍被編入第三兵團,開始入朝前的訓練。
12軍本身就是王近山帶出來的,王近山對他們寄予了厚望。35師作為12軍的王牌部隊,在出征之前就士氣滿滿,準備在朝鮮大干一場。
來了朝鮮之后,12軍參加了慘烈的上甘嶺戰役。
雖然現在說上甘嶺,大家都認為是15軍打的,但12軍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不確定敵人的進攻方向,所以秦基偉不敢將所有兵力都部署在上甘嶺方向。
后來敵人主要進攻的就是上甘嶺,但因為手頭能用的部隊不多,所以打得很艱難。
秦基偉不得不向王近山求助,王近山則直接將自己手下的12軍交給了他。
在12軍的幫助下,上甘嶺戰役勝利結束了。當時李德生是12軍的副軍長,在上甘嶺戰役的時候,他帶領12軍和美軍頑強作戰,最終沒有讓美軍突破陣地。
55年大授銜的時候,李德生因為資歷比較低,戰功也比不過老牌將領,所以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不過到了88年,我國第二次大授銜的時候,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開國中將的軍長
和李德生不一樣,曾紹山的參軍要更早一點。他比李德生大兩歲,但他在1925年就受到革命啟蒙了,并在1929年的時候參軍。
只不過他的發展,和李德生的發展還是不一樣的。曾紹山參軍的時候,是和村里的幾個青壯年一起去的。
因為他已經到了參軍的年紀,所以直接被安排到了作戰部隊。他先是當勤務兵,后來又當了傳令兵,還當了傳令班的班長。
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傳令兵有什么好當的,又沒辦法上戰場。但在那時候,傳令兵的危險不比戰場的危險低。
可能很多人看電視,電視上那些電報、電話什么的都很方便,但一開始的時候,我軍是沒有電話和電報這些高科技的。
我軍想要傳達命令,只能靠傳令兵在戰場上奔波。而一旦命令傳遞不到位,很可能就會導致戰斗的失敗。
所以在戰場上,雙方的共識就是要針對對方的傳令兵。一個傳令兵不僅要聰明機敏,還要靈活多變,要不然根本活不下來。
而他就是傳令兵中的佼佼者,多次在危急時刻傳遞命令。因為表現的機智勇敢,所以他被調到少共國際團擔任副排長。
雖然只是副排長,但這個副排長的含金量非常高。少共國際團是我軍最精英的部隊之一,里面的人都是儲備干部,他能當副排長,就證明他的能力很強。
在第一次過草地之前,他連干糧都沒來得及準備,還是戰友幫忙才給他湊了兩三公斤干糧。
這點東西完全不夠他吃,但他硬生生靠著這點東西以及挖野菜走出了草地。
抗日戰爭爆發之后,他參加了夜襲陽明堡的戰斗,之后就一直活躍在正太路。
不過在解放戰爭的時候,曾紹山一直是十一軍的軍長。
他擔任12軍軍長,是在1950年12月的時候。在朝鮮戰場上,他帶領12軍參加了第五次戰役,還和聯合國軍的土耳其旅激烈戰斗。
回國后,他擔任了旅大警備區司令員,并在55年的時候被授予中將軍銜。
開國少將副軍長
而12軍的副軍長,就是我國的開國少將——肖永銀。
肖永銀是在1930年參軍的,但他的入黨時間是最晚的,他是在1935年入黨的。
但他參加革命的時間卻很早,因為他的父親就是一個革命者,他一直追隨父親的腳步。
后來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將革命當成了自己的事業。
雖然小時候勉強上過一年學,但他參軍之后,并沒有選擇做文職工作,而是選擇成為了一名在戰場上拼搏的戰士。
在反圍剿戰斗中,他的表現非常優秀。
抗戰爆發后,因為我軍編制有限,所以很多優秀干部都去了延安學習。肖永銀沒有去延安,他跟著129師的隨營學校學習。
這是129師專門培養干部的一所學校,他畢業之后不久,就被調任為385旅的一個營長。
抗美援朝開始之后,他作為12軍的副軍長,跟著部隊一起進入朝鮮作戰。等抗美援朝結束之后,他又進入軍校深造,畢業后來到了南京軍區擔任裝甲兵司令員。
雖然在55年的時候他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但上級對他的任命卻一點都不低。
許世友非常信任肖永銀,兩人的私交非常好。在長征的時候,他是唯一一個享受擔架待遇過雪山草地的普通士兵。
那時候他在一場戰斗中,因為身先士卒,所以肺部被子彈擊穿受了重傷,眼看就要活不成了。
當時重傷的人一般都會留在當地老鄉家里,但因為沒辦法得到及時的治療,他們很可能會終身殘疾。
肖永銀當時最好的結局,就是被留在當地,然后一輩子當個病秧子。但許世友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材,舍不得放棄他。
在許世友的特批下,他才能享受擔家待遇。
西路軍西征的時候,他本來是李先念的警衛員,卻被徐帥看上了,硬是從李先念手里要了過來。
后來也是他和陳明儀冒著生命危險,千里突圍給黨中央送信,將西路軍的真實情況報告給了黨中央。
解放戰爭的時候,他更是將年輕的六縱帶成主力。
只不過到了88年的時候,他和曾紹山都已經退居二線,只有李德生還活躍在一線。所以88年授銜,他和曾紹山并沒有參加。
如果他和曾紹山一起參加的話,恐怕88年的上將,就要多兩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