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石鎮位于揭陽市惠來縣西南角,與陸豐市“三甲”地區接壤,這里山海交接,地狹人稠,社情較為復雜,各種現實問題交織,累積了不少社會矛盾和信訪事項,給當地社會管理帶來壓力,也給當地推進農村基層治理提出了重大挑戰。
一年來,岐石鎮黨委、政府在惠來縣委的具體指導下,在揭陽市、惠來縣信訪部門的支持下,結合實際,攻堅克難,全力以赴,調動社會各方力量,積極推進各類信訪案件化解工作,為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增強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和做法。
找準“關鍵人”
用真情化解“堅冰”
2024年12月25日,岐石鎮岐石村村民陳某甲(化名,以下人名均為化名)簽署了《息訴罷訪書》,標志著一宗長達7年的信訪積案被成功化解。
2018年8月13日,陳某甲年幼的兒子不幸溺亡于同村村民陳某乙所挖的蓄水池中,警方確認系意外,未予立案。陳某甲不服,于次日帶著親友毆打陳某乙,致其輕傷二級,在場參與協調工作的陳某丙也被毆打。陳某甲因故意傷害罪被判刑,參與毆打的4名親友也被判入獄。陳某甲妻子后因與陳某乙妻子發生肢體沖突,導致陳某乙妻子輕傷,也被判刑。溺亡孩子的遺體一直冷凍存放在縣殯儀館,其他孩子則只能由親屬照看。
陳某甲夫婦刑滿釋放后,心灰意冷,長期失業,家庭經濟陷入困難,依靠親友救濟。自此,陳某甲連年到各級信訪部門走訪、信訪,形成信訪積案。
案件發生后,揭陽各級十分重視。市縣領導和信訪部門多次召集多個部門召開案件研判會,加緊推進化解工作。
岐石鎮一直盯緊積案化解全過程,用心精準研判,成立專班,加快推進積案化解處置工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雖然鎮、村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與陳某甲座談,但陳某甲一家心中的“堅冰”卻未能化解,堅持提出高額賠償和消除犯罪記錄等訴求,化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岐石鎮委主要領導意識到,必須尋找化解矛盾的新的切入口。經過多方了解,得知陳某甲對父親非常孝順,而其父親又對陳某丁、陳某戊十分信任,于是委托陳某丁、陳某戊多次到陳某甲及其父親家中看望,一邊拉家常,一邊寬慰、勸說,逐步融化陳某甲一家心中的“堅冰”,和信訪人一家建立起互信和感情基礎。
看到時機逐漸成熟,岐石鎮委主要領導又委托陳某丁牽頭,邀請陳某甲與家屬到鎮政府座談,耐心傾聽陳某甲一家的心聲,引導他們敞開心扉,放下包袱,解決現實問題,早日回歸正常生活,終于和信訪人達成了化解積案的方案。同時,岐石鎮在為陳某甲一家辦理“低保邊緣家庭”的基礎上,幫助其向縣民政部門申請臨時救助;發動社會力量關心關愛陳某甲一家,揭陽市覺世慈善福利會、各界熱心人士等積極捐款,幫助該家庭擺脫生活困境。
岐石鎮委書記林楚明(中)帶領村干部到群眾家中走訪。
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期間,陳某甲接受了社會捐贈的慰問金,感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懷,簽署了《息訴罷訪書》。2025年初,經陳某甲一家同意,溺亡小孩的遺體在縣殯儀館進行火化,陳某甲夫婦終于放下了積郁多年的“心病”,回歸正常的生活,陳某甲還向岐石鎮委、鎮政府和岐石村委會寫了《感謝信》。
“我感覺像‘重生’了一樣。” 陳某甲對記者說,“鎮委村委的領導干部幫助我們家解決了困難,使我們一家看到生活的希望。我代表全家感謝各級各單位的領導和社會各界熱心人士。”
“紙短情長”
鎮村干部要為民擔當
走進烏石村村民盧某甲的新家,客廳、廚房、餐廳、臥室都十分寬敞,四面采光通風,地上和墻壁都貼著瓷磚,還擺著75寸的大電視,舒適的環境與之前所住的“危房”可謂天壤之別。
盧某甲從柜子里拿出珍藏的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金杯銀杯莫如百姓口碑,惜緣三生有幸;池闊海闊不如胸懷寬闊,存善必有后福。與盧某甲同志共勉。”
“這是鎮委林書記來我家走訪時親手寫給我的。”盧某甲說,“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干部真心實意地關心我們,幫我家解決了宅基地,我從心里感謝他們。”
盧某甲收藏著林楚明寫給他的寄語。
2022年11月,等不及完全裝修完畢,盧某甲一家就高高興興地住進了新建的農房。然而,悲劇在新房奠基的時候已經注定——他家的新房是建在永久基本農田上,屬于違法建筑。
盧某甲家的情況不是個例,村里還有其他幾棟農房也建在基本農田上。次年,鎮村對違法建筑依法進行拆除。盧某甲一家的違法建筑被拆后,被暫時安置在原村小學老校舍。校舍是老平房,生活起居有很大不便,全家度日如年。盧某甲不滿不服,向上級反映情況,并持續上訪。
2024年4月,岐石鎮新任黨委書記林楚明到位后,全力推動處置信訪積案,多次上門到盧某甲家中走訪,了解情況,積極幫助他渡過難關。“你遭遇家庭重大變故,父母去世,房子被拆,陷入困境,你全家的居住問題必須從根本上來妥善解決。”
岐石鎮立即組織職能部門與村“兩委”行動起來,為盧某甲等村民安排了農村宅基地,并予以公示。經過合規報建程序,盧某甲在村里重新建起新農房。今年春節前,盧某甲一家歡天喜地搬入新宅,過了一個久違的幸福年。
盧某甲建起新居。
收到“小紙條”的不僅只有盧某甲,林楚明在接訪群眾或上門走訪群眾時,都經常給他們寫下寄語,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看慣人間沉浮事,半生風雨可烹茶”……一張張“紙短情長”,彰顯著鎮村干部對群眾的殷殷深情。
“我對信訪人說,只要是合法合理的要求,就算鎮、村干部要擔一定風險,也一定要幫你解決問題。”林楚明表示,作為基層干部,在解決信訪問題時,決不能把信訪人當做對立面,而必須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真正做群眾的貼心人。
組建義務人民調解員隊伍
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今年2月10日,春節剛過,坑仔村信訪人蔡某甲走進岐石鎮政府,為岐石鎮黨委政府送來一面錦旗。蔡某甲因和同村村民有土地糾紛問題,于2018年開始進行上訪。近期,岐石鎮委、鎮政府幫助信訪人解決了這一長達7年的土地糾紛信訪事項,蔡某甲對處置結果感到滿意。至此,岐石鎮6宗長達5—10年的信訪積案全部得到化解。
岐石鎮迅速化解信訪積案的“秘訣”是什么?記者了解到,岐石鎮化解處置信訪積案,總結出了“三用三精準”工作法,即“用心精準研判,用情精準突破,用力精準施策”。
“處置信訪案件,鎮村干部首先一定要帶著為民服務的情懷、感情,與信訪家庭共情,耐心傾聽信訪人的訴求,不要欺騙,不要拖延推諉。其次,要找準信訪人的社會關系關鍵人,因事施策。最后,各級各部門要上下齊心,調動社會一切可調動力量,共同發力。” 林楚明說。
岐石鎮堅持群眾路線,秉承“人民調解工作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理念,創新舉措,于去年聘任了57名義務人民調解員。他們有的是德高望重的退休校長、教師,有的是有社會影響力的老輩人、農村致富帶頭人,深得當地群眾信任,在調解工作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坑仔村義務人民調解員蔡俊強協調解決蔡某甲長達7年的信訪事項;岐石村義務人民調解員陳古參與協調陳某甲信訪積案化解解決;岐石村義務人民調解員陳錦業自去年底以來多次協調解決村內違法建筑拆除、復耕復種和撂荒地土地流轉復耕復種難題……
增強基層治理效能,既要著力于當下矛盾的化解,更要放眼于長遠機制的確立。岐石鎮在積極貫徹落實惠來縣委組建義務人民調解員隊伍、創新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工作部署過程中,通過不斷實踐探索,建立健全“六個一”工作機制,半年多來共化解社會矛盾糾紛33宗,助力社會和諧穩定。“六個一”工作機制,即:
一村一支隊伍——每村建立一支3人至10人的義務人民調解員隊伍。
一月一次座談——村黨組織書記每月與人民調解員進行座談,分析村人民調解工作情況。
一季度一匯報——村每季度向鎮上報信訪化解與義務人民調解員工作情況。
一年兩次培訓——每年對鎮村干部和(義務)人民調解員進行兩次培訓,增強業務能力。
一年兩次總結——每年分別在年中與年底對調解工作進行小結或總結。
一年一次評比——每年在各村義務人民調解員中評選“星級調解員”,在各村中評選“先進村”。
經過一年來的努力,岐石鎮社會總體和諧穩定、向上向善,社會風氣明顯好轉,人民安居樂業,信訪事項明顯下降,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化解在基層”。
“接下來,我們會把‘三用三精準’信訪工作法和義務人民調解員‘六個一’工作機制覆蓋全鎮各村,實現鎮村人民調解與信訪案件化解工作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不斷創新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以社會和諧穩定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鄉村振興,讓當地群眾有更多可感可及的獲得感、幸福感!”林楚明說。
來源:南方+客戶端、和暢惠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