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字關注我哦!
近幾年房價大變天,很多大城市的房價調控得非常厲害,去掉公攤,大城市有些區域的房價已經跌了一半了。
但在一線城市房價劇烈波動的時候,縣城的房價卻表現得十分堅挺,即便漲不上去,但也沒有大幅下降的趨勢。
那么,縣城的房價為什么這么穩?這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今天不聊人口和流動性問題,聊聊縣城房價背后的農村人口單身的婚戀問題。
這些單身青年的負債,也是支撐起現在的縣城房價一個重要因素。
他們的存在,是縣城房價真正的剛需。
大家一定在各種短視頻平臺上看到過農村相親的視頻。
就是說一個農村女孩子,過年回老家相親,時間排的好,一天能見十幾個過來相親的對象,平均半個小時一場,非常震撼。
但大家可能不清楚的是,就算是在這種夸張的農村相親場景下,也是有入場門票的。
而這個門票,不只是彩禮,還有農村周圍縣城的房子。
我們不說江西這種特殊地區。
就拿平常的北方縣城區域舉例,現在農村婚戀市場普遍要求"縣城有房+10萬以上彩禮"的組合條件才能夠到相親入場門檻。
但這個門檻,只是個門票,離成功還差了老遠。
以實際操作來看,單身人群想要最后從一種相親競爭中脫穎而出,婚房標準根本不是"有房即可",而必須是縣城新區的學區三居室,而且對面積和居住環境都有很高的要求,甚至有的家庭,還會要求男方婚前須全款購房,不接受貸款購房的選項。
這些要求,看上去有些離譜,但實際是現在農村男女比例差異的一個重要表現。
以北方縣城為例,全村統計適齡男性有60多人,其中有40個多個人都在打光棍,進廠跟女生談個戀愛不難,但一說結婚,往往就沒有下文了。
當然,我知道可能在很多在一線城市的讀者朋友眼里,要是壓力這么大,這婚干脆不結了
但農村老一輩的想法還是不一樣的。
雖然現在年輕人對于結婚這個事看得相對淡一點,但對老一輩人來說,他們還是秉承著傳宗接代的觀念,想著的是無論如何也要給自己孩子把婚給結了。
而這種觀念,恰恰是維系縣城房產的關鍵所在。
比較出名的,是江西的彩禮貸,就是在結婚的時候,如果彩禮不夠,江西那邊可以去銀行貸一筆彩禮貸,來先行支付女方進行結婚。
但在其它地區,雖然說沒有直接明目張膽“彩禮貸”的說法,但類似的貸款也是有的。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現在房地產市場普遍不景氣,所以在貸款方面,也是放寬了的,之前大家去買房,最低首付是三成,但現在很多地方已經能做成兩成了。
以縣城為例,按5000快每平計算,一套100多平的房產價格大致在50W。
那就意味著首付兩成,也就是10萬塊就可以上車了。
但說實話,就算是這個價格,也不是所有農村家庭就能承擔的。
因為農村家庭賺錢確實不容易,如果只是指望著地上的收成過日子,那么把孩子拉扯到大,供著上學就可能已經耗盡家里的積蓄了,攢不了幾個錢的。
而有的家庭為湊齊婚房首付,父母會選擇抵押宅基地、或者去各種平臺上借一些貸款,當然,我知道理論上宅基地是不能作抵押的,但實操還是存在這種情況的。
但首付只是個頭。
因為首付過后,還有貸款和其它的東西。
有的女方要求少,二手房也愿意接受,這樣的話男方壓力會小一點,因為最起碼把裝修的錢給省下來了。
但有的女方是會要求新房,那壓力就會大一點,因為不光是要付首付和貸款的錢,還要承擔一個裝修的錢。
但問題來了,大家想一下就知道,在需要父母借貸去湊首付的家庭里,可能還有裝修和分期的錢嘛?
沒有,只能靠外出打工了。
很多農村家庭,在給孩子結完婚置辦完房產后,男方父母都會迫于房貸壓力被迫離開老家,前往大城市打工賺錢,有條件的,租車跑網約,沒條件的,就只能一把年齡進廠,然后每個月把賺的錢打回家給孩子還貸,想著給孫子孫女湊點學費什么的。
然后等到孩子出生,往往是男方父親繼續留在大城市或者工廠打工,而媽媽則回家幫忙照顧孩子。
而也正是這些家庭的存在,所以才構成了現在很多縣城的剛需情況。
北上廣深的青年,或者還能因為不婚主義選擇逃離房貸。
但遠在農村的老人們,卻因為想給自己孩子成家不得不硬著頭皮上車。
這可能也是縣城房價沒怎么跌的一個原因。
全文完。既然看到這里,請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我們另開設有知識星球,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先加入。
這個是加入星球的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