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6月,奇瑞與捷豹路虎宣布重啟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試圖通過"技術輸出+品牌授權"模式改寫合資規則。然而截至今年3月,神行者項目雖首款車型臨近亮相,但三方協同效率、技術適配爭議等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與此同時,最近有消息稱,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的星紀元ES和星紀元ET或將借助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廠投產。就此消息,“汽扯扒談”也向星途汽車方面進行了求證,但星途方面表示,對此事并不了解。不過稍加思考就不難發現,在這場看似偶然的產能騰挪中,實則暗含中國汽車產業轉型期的深層邏輯:當技術主導權易位,傳統合資模式該如何重構?
神行者項目遭遇技術反哺的困境
其實作為汽車領域跨國合作的創新樣本,神行者項目正經歷著從"市場換技術"到"技術換市場"的轉變。該項目開創性地采用奇瑞主導核心技術開發(基于E0X平臺)、捷豹路虎專注產品定義的協作模式,這種分工源于雙方迫切的現實需求:奇瑞亟需借助高端品牌突破30萬元價格天花板,而捷豹路虎則試圖通過引入中國車企的電動化技術扭轉在華銷量頹勢——其2024年國產車型銷量僅2萬輛的窘境,成為推動此次合作的直接動因。
根據此前已知規劃,星紀元品牌旗下的首款MPV車型E08,將與神行者E0V項目實現共線生產,這無疑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原有的捷豹轎車已全部停產,僅保留路虎極光和發現兩款核心車型,其余車型均基于E0X平臺進行全新開發。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跨國協作的復雜性逐漸顯現。盡管官方始終強調"進展順利",但知情人士透露,奇瑞工程團隊的開發效率曾遠超捷豹路虎預期,雙方在質量標準把控上產生分歧。這背后折射出更深層次的認知差異:當中國車企首次向豪華品牌輸出平臺技術時,奇瑞E0X平臺搭載的800V高壓快充、智能空氣懸架等前沿配置雖具技術優勢,但其成本控制導向與路虎品牌傳承的豪華基因產生沖突。在首款車型開發階段,英國團隊初期參與不足更導致設計方案多次返工,暴露出地理距離與文化差異對協作效率的制約。
此外,銷售端重構帶來的挑戰同樣不容忽視。神行者事業部計劃脫離原有奇瑞捷豹路虎銷售體系,獨立建立專屬渠道網絡,這種"去IMSS化"策略雖規避了歷史渠道矛盾,卻引發了新的利益平衡難題。營銷團隊在塑造神行者品牌調性時,還需努力贏得消費者對新品牌的認知突出產品定位既要承接路虎的豪華基因,又要彰顯奇瑞技術的創新價值。
星紀元的技術溢出與產能再分配
今年以來,星紀元車型的熱銷態勢意外揭開了奇瑞高端產能的掣肘,而捷豹路虎常熟工廠長期閑置的產能恰好成為解題關鍵。這種供需錯配催生了跨品牌產能協作的新現象。即原規劃歸屬星紀元的E0V項目已整體平移至神行者序列,新車型基于可擴展的E0X平臺打造,其3.1米軸距及6座布局設計,既實現了平臺技術的跨項目復用,更標志著奇瑞在高端車型開發中掌握了全球價值鏈的關鍵分配權。
同時,技術層面的深度協作正在形成雙向賦能。如果未來星紀元ES/ET新車型全面導入捷豹路虎的生產體系優勢,那憑借著常熟工廠成熟的鋁制車身制造工藝將顯著提升星紀元產品的車身剛性。而移植路虎全球質量驗證體系,則有望補強星途在高端市場的品控把握能力。
更關鍵的是,通過捷豹路虎的海外渠道網絡,星紀元ET增程版可規避貿易壁壘,直接觸達歐洲市場。這種技術反哺機制,正在重塑奇瑞高端車型的研發邏輯。
另外從生產角度來看,奇瑞捷豹路虎的常熟工廠具有很高的"技術試驗場"價值。這座累計投資175億元的工廠,擁有國內頂尖的智能制造設備。星紀元車型在此投產,不僅能共享數字化管理系統(MES),更可借鑒路虎的模塊化生產經驗,實現多品牌混線生產。
在此我們不妨大膽猜測,如果未來神行者項目與星紀元的產能協同,標志著中國車企首次實現"技術輸出-生產整合-品牌升級"的閉環突破。當E0X平臺同時承載星紀元產品和神行者新車型時,就不僅是對"以市場換技術"時代的徹底告別,更預示著全球汽車產業權力結構的根本性位移。這場可能發生的產能合作試驗,或許正在書寫中國汽車高端化的新范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