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家日益重視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政府層面不僅頻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政策,鼓勵加大對教學創新的扶持與激勵,還通過設立國家級教學成果、舉辦全國性教學創新大賽等舉措,大力表彰先進教學模式與實踐,這也引得提升教學質量與鼓勵創新教學成為教育領域新風向。
例如在近期舉辦的第六屆全國高校混合式教學設計創新大賽中,就有來自全國各地、涵蓋各個層次的411所高校報名參賽。經過嚴格評審后,也有66所高校的80個作品入圍全國決賽,競爭之激烈顯而易見。最終,不少高校在決賽現場獲得了評審專家的高度認可,其中就包括榮獲3項獎項的上海電機學院。
所謂混合式教學,其實是融合傳統教學和在線學習的雙重優勢,在保留傳統課堂的互動性和即使反饋特性的同時,吸納網絡學習的靈活性和資源豐富性。這種資源的深度整合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也提高了教師教學的時效性和多樣性。
而上海電機學院教師在此次比賽中分別獲得一等獎和“產教融合”專項獎1項、三等獎1項目、優勝獎1項的優異表現,也進一步說明該校的混合式教學創新已經突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能夠充分整合豐富的在線資源。其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提供在線課程、電子書籍等多樣化的學習資料,讓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根據自身學習進度和興趣選擇學習內容,實現個性化學習。
以該校機械學院崔艷梅老師主講的《機械設計》課程為例,在教學實施階段,她會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分層達成教學目標。就如課前,老師會通過慕課提前發布學習資料和小組任務,學生根據這些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并發布筆記和反饋,完成任務后再相互評分。這一環節再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獨立分析和探索問題的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而在接下來的線下課程教學中,老師則會利用企業實際工程圖樣,向學生講解具體專業知識,同時與其課前的學習任務進行分析對比,加深他們對實際工作中機械設計的了解。隨后,老師也會布置一些更高階、更深度的任務,讓學生在課后完成,并通過在線互動及時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反饋。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教學與傳統教學的融合正逐漸成為教育領域探索和實踐的熱點。從這一范例中可以看出,上海電機學院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適應學生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果方面確有成效。這種教學方式使得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現全面發展。因此,如果有考生在擇校過程中更注重教學資源創新的話,不妨多多關注上海電機學院。
關注“一千零一個志愿”,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最新最全的大學招生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