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
《福建法治報》專版
報道點贊
長樂區檢察院以高質效履職
護航“海上福州”建設工作
古邑長樂,向海而興。長樂,依江傍海,擁有綿延100多公里的海岸線和約33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海洋生態資源豐富。沿著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這里的濱海風光串珠成鏈。
福州長樂濱海風光長樂區融媒體中心 姜亮 攝
近年來,福州市長樂區檢察院發揮檢察職能,聚焦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美麗海灣”福州濱海新城岸段、漳港海蚌增殖保護區等獨特的自然資源,以高質效履職護航“海上福州”建設,響應福州市檢察院部署,積極開展“海上福州·檢護蔚藍”專項行動,出臺意見服務美麗海灣建設,共辦理非法采礦、非法捕撈水產品以及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品、物品等涉海犯罪案件39件,追繳涉海生態損害賠償金100多萬元、生態修復金1000多萬元,并推動購買海洋碳匯近1700噸,助力福州打造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向海圖強
守護碧海銀灘
在長樂,除了連綿不絕的海岸線風景,美味可口的海產品同樣深受人們的喜愛。其中,漳港海蚌是長樂區特有的名貴貝類,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自明朝起便是宮廷貢品,被譽為長樂“海上糧倉”的明珠。早在1985年,福建省政府便設立了長樂海蚌資源增殖自然保護區。
然而,由于無序捕撈和環境污染,這顆“海洋明珠”曾經一度蒙塵……
“以前,為了多賺點錢,不少漁民違規捕撈海蚌,海蚌數量越來越少,我們都擔心這‘金字招牌’要砸了?!崩蠞O民陳大爺回憶道。
在海蚌保護中心,長樂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林施兆(左一)一行通過展館了解海蚌保護情況
為保護這一地方品牌,長樂區檢察院在漳港海蚌保護區設立工作聯絡點,聯合相關部門出臺《關于全面推進長樂海蚌司法保護的工作方案》,督促相關部門嚴厲打擊非法捕撈,并通過普法宣傳強化漁港碼頭管理,形成從末端打擊到前端治理的全鏈條保護體系。同時,長樂區檢察院與公安、海警、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多部門協作配合,開展“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推動海蚌資源的恢復。
“您看這海蚌紋路,殼面光澤度明顯比之前好多了!”在漳港海蚌保護區,陳大爺捧著剛打撈的海蚌向檢察官展示。在檢察機關的推動下,長樂區相關部門在核心海域放流平均殼長1厘米以上的海蚌苗種200余萬粒,曾經因濫捕瀕危的“海洋明珠”正重煥生機。
海洋生態的保護,不僅關乎海產品的生存,也與海鮮餐飲行業的健康發展息息相關。長樂漳港作為福州新區濱海新城的核心區域,海岸線一帶的柯百戶、避風港、南澳和北澳等區域吸引了大量游客。但部分沿海餐飲業長期存在排污問題,群眾反映強烈。
“海洋是我們的生命線,絕不能讓這些污水破壞我們的海洋家園!”對此,長樂區檢察院聯合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多次實地摸排漳港海岸13家海鮮酒樓的排污情況,打響長達半年的“海洋保衛戰”。該院向長樂生態環境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其依法履行職責,加強監督管理,對違法排污行為進行評估和處罰,并制定整改方案;同時,通過圓桌會議機制,召集3次磋商會議,協調建設、水利等部門,委托第三方機構精準規劃,延伸污水管網、拓寬排污管道,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共同研究整改措施,確保整改工作有效推進。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漳港海岸線一帶餐飲酒樓的整改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經過半年努力,耗資近200萬元,長樂區檢察院共促成9家酒樓完成管道整改,4家被依法停業,實現該海域餐飲污水全面對接污水管網,入海污染零排放。該案例獲評全國典型案例。此外,該院還將這一經驗推廣至梅花鎮、湖南鎮等沿海鄉鎮,實現沿海鄉鎮全覆蓋,全方位發力保護海洋,讓長樂的海產品更加鮮美,讓海洋生態更加美好。
向“綠”而行
共繪濕地之美
“蘆葦搖蕩綠水悠,留鳥候鳥滿洲頭?!贝汗饷髅?、氣候宜人的閩江河口濕地美景如畫。然而,這片近2100公頃的濕地,曾一度面臨嚴重的生態危機。違法養殖、非法捕撈、棄置沉船等問題,嚴重破壞沿海生態環境和候鳥棲息地。作為東亞至澳大利亞候鳥遷飛的重要驛站,這片濕地的命運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一封福州市人大代表的來信,引起長樂區檢察院的關注。信中反映,濕地保護區內五門閘水閘附近的漁業生產垃圾長期堆積,河道被廢棄漁船、漁網和地籠侵占,破壞候鳥棲息環境。長樂區檢察院公益訴訟大數據指揮中心的實時系統清晰顯示:僅10米寬的河道內,??恐鴶邓覐U棄漁船,大量的漁網和地籠雜亂丟棄在兩岸。
“數以萬計的候鳥即將飛抵濕地繁衍、越冬,時間緊迫,必須立即行動!”接到反映后,長樂區檢察院迅速組織公安、水利、鄉鎮等部門召開訴前圓桌會議,共商解決辦法。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很快,拆解漁船、清理垃圾、制止違法捕撈的行動迅速展開。長樂區檢察院督促相關單位前后投入專項保護經費40萬余元,清理濕地周邊海域違規設置的漁具、海漂垃圾及棄置船只。短短數周,河道恢復了暢通,候鳥的“家園”重現生機。該案例也獲評全省檢察機關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走訪沿海防護林
“人、鳥、濕地的故事,其實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故事。”辦案檢察官感慨道。
這樣的故事,在閩江河口濕地還有很多……
近年來,長樂區檢察院運用全國首創訴前圓桌會議機制,推動解決保護區內違規搭建人行橋、養鴨場以及古榕樹生長環境受損等數10個治理難題。
此外,該院還推動成立“濕地生態公益檢察保護實踐基地”和“駐閩江河口濕地檢察聯絡點”,出臺服務濕地生態保護的“十三條意見”,構建省、市、區三級聯動保護機制。同時,建設全國首個省級公益訴訟法治教育基地,該基地作為全國檢察機關基層院建設高級研修班的現場教學點,已接待各界參觀超萬人次。
“濕地保護不僅是生態問題,更是民生問題。我們希望通過普法宣教,讓更多人意識到濕地保護的重要性?!遍L樂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查看水文環境
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改善,現如今,閩江河口濕地記錄到的候鳥種類已達300多種,常年分布和越冬的水鳥超過5萬只。勺嘴鷸、黑臉琵鷺等全球瀕危鳥類也成了濕地里的“??汀薄?022年8月,閩江河口濕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2023年2月獲評“國際重要濕地”,成為“清新福建”的一張重要生態名片。
向“數”發力
賦能涉海治理
“我們本想著以清淤的名義抽砂,應該不會被懷疑,誰料終究還是逃不過法網。”2024年9月,福州長樂男子柯某某、富某某、林某某因涉嫌非法采礦罪被長樂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經查,柯某某作為砂場經營者,為了牟利,在未取得海砂開采海域使用權證和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指使富某某、林某某以“清淤”為名,在長樂區某漁港入海口處盜采海砂,涉案總量達2866.76立方米,價值16萬余元。長樂區檢察院就該案提起刑事訴訟及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賠償各項損失共計20余萬元。案件審理期間,柯某某等人主動賠付。
這起案件是長樂區檢察院精準打擊涉海犯罪、維護海洋生態安全的一個縮影。海砂是寶貴的海洋礦產資源,大量無序開采海砂,不僅造成礦產資源的流失,還會影響海底生物群落和生態環境的穩定;同時,未經處理的海砂用于建筑業,將危及建筑安全。
近年來,該院圍繞非法采挖海砂、非法捕撈等破壞沿海生態環境資源的突出問題,精準發力、嚴厲打擊;同時,針對福州濱海新城岸段盜挖海砂問題,該院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磋商意見書,堵塞工程建設項目中建筑垃圾收納場所和砂石土使用管理方面的漏洞,助力“美麗海灣”建設。
通過公益訴訟大數據指揮中心實時監測保護“山水林田湖草沙”
“我們不僅要打擊犯罪,更要深化涉海綜合治理,讓海洋恢復生機?!睘閷崿F這一目標,長樂區檢察院注重涉海領域的“檢察+”綜合履職,以數字賦能為引擎,通過鏈接轄區“智慧巡灘”“智慧河湖”“智慧濕地”等7大系統,獲取公共視頻和網格員巡查日志,并運用該院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公益訴訟大數據研判平臺”進行深度分析,挖掘生態檢察和公益訴訟辦案線索,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體化監督保護。
走訪福州海警局長樂工作站
同時,該院發揮“益心為公”志愿者、公益護海員等“外腦”作用,加強與法院、公安、農業農村、海警、自然資源等部門的協作,在海警工作站設立聯絡點,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精準辦理非法捕撈、非法采礦等案件。
“海洋是我們的藍色家園,守護它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將持續踐行‘海上福州?檢護蔚藍’理念,立足檢察監督職能,以‘檢察藍’守護‘海洋藍’,為碧海銀灘的生態保護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遍L樂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字 |黃穎、王瀅
編輯 | 黃穎、王慧慧
本文由長樂區檢察院出品,轉載請標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