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金與鑫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鋰電行業瘋狂內卷,細分龍頭也沒法獨善其身。
3月14日,湖南裕能(301358.SZ)交出了一份看似“矛盾”的成績單——2024年磷酸鐵鋰出貨量增長40.2%;但營收卻大幅下跌45.36%,凈利潤更是縮水超六成。
這份數據背后,折射出鋰電行業磷酸鐵鋰材料結構性過剩的殘酷現實。
作為磷酸鐵鋰的龍頭企業,湖南裕能一邊在產能過剩的泥潭里苦苦掙扎,一邊推動億元定增計劃押注磷酸錳鐵鋰,試圖通過技術升級和產品迭代突出重圍。
然而,應收賬款高企、現金流緊張,再加上比亞迪、長江晨道(寧德時代參股企業)兩家股東減持,讓這場突圍戰充滿了不確定性。
營收凈利大幅雙降,應收款超60億
湖南裕能是國內主要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產品以磷酸鐵鋰為主。
2023年2月,湖南裕能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這一年也成了公司的業績分水嶺。
上市之前,2019年—2022年,公司營收從5.84億一路飆升到427.9億元,凈利潤也從0.55億增長到30億元。
上市之后,湖南裕能的業績迅速變臉。2023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413.58億、225.99億,同比下降3.35%、45.36%;凈利潤分別為15.81億、5.94億,同比下降47.44%、62.45%。
對于業績下滑,湖南裕能的解釋是,原材料碳酸鋰價格震蕩下行,行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導致磷酸鐵鋰銷售價格降低,盈利也隨之下滑。
碳酸鋰是生產磷酸鐵鋰的主要原材料,湖南裕能的產品定價緊隨碳酸鋰市場價變動。
2024年,國內碳酸鋰每噸均價以10萬元起步,以7.5萬元收官,一路震蕩走低,湖南裕能的磷酸鐵鋰價格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加上行業瘋狂內卷,公司2024年綜合毛利率低至7.85%,而2021年的數據是26.33%。
更令人擔憂的是,湖南裕能雖然賬面上是賺錢的,但經營性現金流卻表現很差。2019年—2024年,分別是-1.48億、-1.78億、-5.43億、-27.83億、5.01億、-10.42億。公司的經營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只有2023年實現了轉正。
此外,截至2024年末,湖南裕能的應收款超60億元,其中應收賬款53.59億,應收票據6.93億,占公司總資產比例為19.95%。
作為磷酸鐵鋰龍頭,湖南裕能資金持續流出,還要忍受大量資金被客戶占用,這說明其在產業鏈上的議價能力不強,可能跟行業現狀和公司自身情況都有關系。
行業方面,主要是產能過剩的沖擊。據SMM(上海有色網)調研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磷酸鐵鋰總產量為230多萬噸,同比增加84%;行業年產能合計達470萬噸,行業年度開工率約50%,產能過剩的情況依然突出。
另一方面,也與湖南裕能銷售過度依賴頭部客戶有關。
年報顯示,2024年湖南裕能對前五大客戶合計銷售金額達到183.88億元,占銷售總額的比例為81.36%;其中,對寧德時代、比亞迪的銷售金額合計132.07億元,銷售收入占比合計為58.44%。
來源:2024年年報
事實上,過去幾年,湖南裕能對寧德時代、比亞迪這兩大巨頭的銷售收入占比一直都維持在80%左右,2021年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5.43%。
行業產能過剩,再加上銷售過于依賴少數幾家頭部客戶,公司的話語權肯定會被削弱,經營自然會受制于人。
湖南裕能在年報里也承認,75.01%的應收賬款來自前五大客戶,公司存在較大的信用集中風險。
行業產能嚴重過剩,靠產品升級突圍
磷酸鐵鋰材料,目前主要應用在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這兩個領域。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新能源電池,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出貨量的提升。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2023年、2024年國內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出貨量分別達630GWh、780GWh,分別同比增長31%、23%。從技術路線占比看,2024年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出貨量560GWh,份額占比72%,遠超三元材料動力電池。
2023年、2024年國內儲能電池出貨量分別達206GWh、335GWh,分別同比增長58%、64%,增速較新能源車動力電池更快。而且,磷酸鐵鋰路線也是主流,EVTank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儲能電池中,磷酸鐵鋰電池的占比高達92.5%。
遺憾的是,雖然新能源汽車、儲能行業發展很快,但磷酸鐵鋰的產能擴張更快,已陷入瘋狂內卷狀態。
別看湖南裕能2024年盈利下滑超過六成,但好歹還有5.94億的利潤,遠超同行表現。
例如,德方納米(300769.SZ)2023年虧損16.36億,2024年預虧12.6億—14.5億;萬潤新能(688275.SH)2023年虧了15.04億,2024年業績快報顯示,虧損為8.63億元。
正如上文所述,2024年國內磷酸鐵鋰行業的總產能約470萬噸,開工率只有一半。
但,這還只是小意思。磷酸鐵鋰行業即將面臨新增產能的集中釋放。
EVTank預計,到2026年末,各企業合計規劃的磷酸鐵鋰產能將達到1297.9萬噸。很明顯,供過于求、產能過剩的行業窘境或將長期存在。
湖南裕能的應對方法是:技術升級帶動產品升級,實現技術突圍。
2023年8月,寧德時代發布了全球首款磷酸鐵鋰4C超充電池——神行超充電池;2024年4月,發布“神行Plus”電池,可以提供1000km超長續航。
2025年3月,比亞迪發布“兆瓦閃充”技術,充電5分鐘,就能補充400公里續航。
隨著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向更高能量密度+超快充迭代,對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提出了更高壓實密度要求。
所謂壓實密度,就是電池極片單位體積內所含材料的質量。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要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就需要提升磷酸鐵鋰材料的極片壓實密度。
比如寧德時代“神行Plus”電池,其正極材料采用了顆粒級配技術,實現超高壓實密度,能量密度達到了205Wh/kg。
2024年,湖南裕能推出了多款高壓實密度產品,包括CN-5系列、YN-9系列、YN-13系列等。當年,這些新產品實現銷售15.93萬噸,銷量占比約為22%。
其中,YN-13系列是最新研發的第四代高性能產品,已實現批量供貨。
而第五代高壓密高容量磷酸鐵鋰材料,已完成實驗室開發,正轉批量試產。湖南裕能表示,此舉是為了“提前儲備一代材料技術,保持技術領先優勢”。
此外,湖南裕能還瞄準了磷酸鐵鋰的升級產品——磷酸錳鐵鋰。
推動48億定增,押注磷酸錳鐵鋰
顧名思義,磷酸錳鐵鋰就是在磷酸鐵鋰中加入錳元素得到的,是一種新型的磷酸鹽正極材料。
和磷酸鐵鋰相比,磷酸錳鐵鋰具有高電壓、高能量密度等優點,理論能量密度比磷酸鐵鋰高出20%。和三元材料相比,磷酸錳鐵鋰電池成本更低、安全性也更高。
湖南裕能表示,磷酸錳鐵鋰產品的純用及混用方案都獲得了客戶高度認可,研發進展順利。
然而,要擴建新產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對于現金流本就緊張,資金壓力頗大的湖南裕能來說,再融資的需求十分迫切。
2023年8月,上市剛過半年,湖南裕能就迫不及待地拋出了65億定增融資計劃,甚至超出了其IPO融資額(45億元)。
從募投項目來看,超過一半的資金用在產品升級方向,分別是年產32萬噸磷酸錳鐵鋰項目(28億元),以及年產7.5萬噸超長循環磷酸鐵鋰項目(5億元)。
來源:增發預案公告
時隔一年多后,2024年12月,湖南裕能調整了定增方案,將募資金額從65億元降到了48億元。
從調整后的募投項目來看,產品升級方向的兩個項目保持不變,砍掉了廢舊鋰電池回收項目,補充流動資金也從19億元削減到了9億元。
目前,縮水后的定增還在流程中,何時獲批落地還不確定。不過,公司在最近披露的年報業績說明會上稱,定增涉及的募投項目已經開始建設并投運。
來源:增發預案公告
SMM(上海有色網)調研數據顯示,到2024年底,國內已建成的磷酸錳鐵鋰產能達到36萬噸左右。
比如,湖南裕能子公司云南裕能二期已竣工,產能為16萬噸/年,即將投產;德方納米已建成的磷酸錳鐵鋰產能為11萬噸/年;當升科技(攀枝花)新材料產業基地首期項目第一階段已投產,產能為4萬噸/年;容百科技已建成1萬噸磷酸錳鐵鋰產能。
此外,還有多家二三線企業也紛紛加入磷酸錳鐵鋰的產能競賽。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另有規劃建設的產能超過100萬噸。
顯然,湖南裕能定增獲批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磷酸錳鐵鋰卷產能的速度。
雖然磷酸錳鐵鋰被寄予厚望,但從業內大干快上的勢頭來看,恐怕用不了多久,也會從“藍海”卷成“紅海”,步磷酸鐵鋰的后塵。
解禁即減持,兩大股東撤退?
除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公司業績大幅下滑,湖南裕能還遭遇了重要股東減持的重大利空。
年報顯示,比亞迪在去年第四季度首次減持了757.24萬股,持股比例由3.95%降至2.95%;長江晨道在第二季度減持了504.88萬股,第四季度繼續減持了630.43萬股,全年共計減持1135.31萬股。
其中,比亞迪既是湖南裕能的戰略股東,又是大客戶;而長江晨道,則是另一戰略客戶兼股東寧德時代的參股企業。
此外,寧德時代還直接持有湖南裕能5984.61萬股,持股比例7.90%,要到2026年2月才解除限售。
比亞迪、長江晨道這兩家股東,股票解除限售后沒多久就開始減持,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要知道,2016年才成立的湖南裕能之所以能夠高速成長為磷酸鐵鋰龍頭,離不開比亞迪、寧德時代兩大巨頭的助力。
2018年—2020年,湖南裕能的營業收入分別是1.62億、5.84億、9.56億,雖然增速較快,但整體數額并不高。
2020年12月,按照10億元的投前估值,湖南裕能引入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家股東,用股權投資進一步鞏固了與這兩大巨頭的戰略合作關系。
此后,湖南裕能迎來爆發式增長。
2021年,公司營收達到70.68億元,同比增長639.33%。
2022年,公司營收達到427.9億元,繼續大增505.44%。當年,湖南裕能的磷酸鐵鋰市場份額達到30%左右,一舉奠定了行業龍頭地位。
2024年,比亞迪、長江晨道(寧德時代參股企業)雙雙解禁即減持,究竟是出于股權投資獲利了結的考量,還是意味著業務層面戰略合作將“降級”呢?
長期跟蹤公司的投資者也心生疑惑,直接在線提問,是否遭遇比亞迪砍單?湖南裕能簡單回復稱,該傳聞不實。
耐人尋味的是,2024年湖南裕能對寧德時代、比亞迪的銷售占比為58.44%,而在2021年的巔峰時刻為驚人的95.43%。
*本文系湘股策(ID:xiangguce)首發原創發布,未經湘股策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查看《轉載須知》。
編輯:香菇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