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此前表示, 2025年將聚焦“綠色氫能產業鏈”建設,構建“風光氫儲融一體化”特色發展模式,形成“規模化、一體化、生態化、市場化”的 氫能商業模式 ,打造國家能源集團新增長極。
作為國內最早開展氫能產業布局的中央企業,國家能源集團將氫能作為擬培育主業重點孵化,努力打造“國能氫能”品牌。目前,該集團已統一規劃六大氫能產業集群,在全國形成了“兩橫一縱”的氫能產業發展布局,并推進氫能與集團布局的煤電運化四大生產場景耦合發展。
根據一季度的數據,氫能這一“新增長極”的確崛起迅猛。目前,國家能源集團綠色氫能產業鏈已擁有制氫產能291萬/年,可再生能源制氫6462噸/年,目前已經有6站3廠實現了商業化運營。根據國能集團規劃,到2030年將實現綠色氫能及氫基綠色燃料制備能力200萬噸/年。
此外,在氫能研發方面,國家能源集團已擁有5個國家級平臺,8家氫能研發機構,累計申請專利294項,主導國際國內標準63項,持續引領行業技術突破。
最新的突破來自海上制氫領域。日前,由國家能源集團氫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和國能氫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我國首個海洋氫氨醇一體化項目在山東煙臺建設完工,正式進入調試階段。該項目是國內首個海洋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實證示范項目。
這一形似“海上城堡”的海上制氫平臺可脫離陸地電網,無需外來能源,而完全自給自足生產氫氣、甲醇和氨。這種由氫氣向甲醇和氨的轉化,一舉解決了海上氫氣儲存難和運輸難的問題。
除此之外,國家能源集團在多個應用場景,已打造了一批硬核氫能產品。例如,“國能長江01”作為國內首艘萬噸級甲醇雙燃料綜合電力推進內河散貨船,目前已入級中國船級社(CCS)。“氫能源動力調車機車”滿載氫氣時可連續運行12小時以上,續航里程達800公里。兆瓦級PEM電解水制氫一體化測試平臺將支撐國家級氫能實證實驗平臺建設。
此外,在國能集團重點攻關的氫能卡車領域,該集團旗下國華投資(氫能公司)棗泉加氫站推動換氫站建設,換氫能力達5000公斤/天,可實現5分鐘快速換氫,滿足氫能重卡更換氫氣儲罐的需求。同時,勝利能源氫燃料電池無人駕駛重型礦用自卸卡車首次實現大功率氫堆集成、氫-電混動控制和無人駕駛的高度融合,運行全過程“零碳”排放,相比同型號燃油礦卡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噸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