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學院院長朱松純站在中關村論壇的聚光燈下,用犀利的語言刺破了國內AI產業的泡沫:現在行業里流傳著一種危險的共識——押寶大模型就是押注未來。但這樣的認知偏差,正在讓我們離真正的創新越來越遠。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學院院長 朱松純
虛假繁榮:被資本和媒體催熟的AI泡沫
當下中國AI領域呈現出詭異的割裂:大模型企業估值屢創新高,各地算力中心瘋狂上馬,但打開這些光鮮的外殼,看到的卻是利用率不足20%的閑置服務器,甚至出現“電價倒貼”的荒誕場景。
朱松純直指核心:這種跟風式投入,和當年納米鞋墊、納米高壓鍋的偽科技狂歡如出一轍。
更令人憂慮的是教育界的迷失。國內近年來成立的上百所人工智能學院中,竟有院長由藝術系教授兼任,或是計算機理論專家跨界掛名。
這種“外行指導內行”的亂象,讓本該培養創新人才的機構淪為追名逐利的秀場。
認知困局:我們正在復制美國的錯誤劇本
美國用“大數據+大算力=AGI”的敘事框架收割全球資本,我們卻把這個故事當真,使得國內AI發展陷入了思維陷阱。
當DeepSeek等企業在大模型部署層面取得進展時,甚至有輿論開始鼓吹“學術無用論”,全然忘卻這些工程成就正是建立在認知科學、概率計算等數十年基礎研究之上。
他用“烏鴉與鸚鵡”的經典比喻拆穿現狀:當前AI系統就像學舌的鸚鵡,能通過海量數據模仿人類語言,卻永遠無法像烏鴉那樣自主推理、創造工具。這種本質差距,絕非增加參數規模就能跨越。
破局之道:回歸智能的本質認知
朱松純提出的“AI創新五層金字塔”直指要害:最底層的哲學思考(智能本質)和理論框架(數學建模)才是真正的創新根基,而多數國內機構扎堆的算法優化、工程部署,不過是金字塔尖的細枝末節。
更富前瞻性的是他對文科價值的重估。在人口結構劇變、文明沖突加劇的今天,AI最難解的命題恰恰存在于社會學領域。
當我們還在爭論芯片制程時,未來的決勝戰場早已轉向如何用智能體模擬社會運行、預測文明演進。
這場演講猶如投向AI狂歡派對的清醒劑。當行業沉迷于參數競賽和融資神話時,或許更需要聆聽這樣的聲音:真正的創新,始于對認知偏差的勇敢破除,成于對基礎科學的敬畏深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