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25日,美參議員戴安斯才剛結束訪華,在面對“關稅提問”時閉口不提,被不少人視為“交涉失敗”。
次日我國外長王毅就接見了另一位美國貴賓,并在會晤過程中,直接表達了堅定的“中國態度”。
24小時,中美兩國上演“接棒外交”,究竟是兩國關系“回暖信號”?還是又一輪“博弈試探”?
更重要的是,美方來的人到底是誰?中方又表達了什么態度?
此前美國媒體爆了一個“大料”,宣稱聽了不少美國官員的話后,斷定出馬斯克將會直接前往五角大樓去聽“中美戰爭”的密報。
對此就連特朗普都站出來辟謠,但是這一番“辟謠言論”卻透露出來另一個“重要信號”。
約1周前,特朗普第二次進行辟謠,對比上次僅針對謠言的反駁,此次特朗普公開表態稱美國“不想與中國發生潛在戰爭”。
雖然特朗普嘴上是這么說的,但時下美國“關稅大棒”亂舞,地緣局勢上又動作不斷,如即將展開的“肩并肩”聯合軍演,就聯合其他7國跑到了“南海范疇”。
就這?怎么能算是“不愿意找事”?至少美國真有這個想法也應該派負責外交的國務卿魯比奧來中國“聊一聊”吧?
只可惜,就算特朗普和魯比奧有這個想法也很難實現,就魯比奧于2020年被中國制裁,隨著其就任美國國務卿會否受影響一事,中方也只是表示“將堅定維護國家利益”。
言外之意,中國態度就是制裁不可以取消,所以中美兩國也可以有“其他”高層級官員的接觸。
日前帶著“特朗普上任后首訪中國華的美高層”這一標簽的美參議員戴安斯來到了中國,不過其訪問成果可謂“一言難盡”。
雖說在會晤行程中,戴安斯不僅與中方高層會晤,還現身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與蘋果、黑石等近30家美企高管熱聊。
與此同時,蘋果等美企巨頭高調表態“看好中國市場”這一場景一度被解讀為美國重燃對華合作的“破冰點”。
但在最后離京前,戴安斯卻再次提及所謂的“芬太尼問題”,這句話直接讓其“希望美國可以向中國出售更多商品以增加就業”的想法成為“泡沫”。
不少專家認為此次戴安斯的對華交涉應該算是以“失敗告終”,畢竟這種“一手示好、一手施壓”的策略對中國來說“不太管用”。
而這種現狀,更是折射出美國政治界的“認知分裂”,有人希望通過貿易從中國市場中分得紅利,也有人又試圖通過“議題操弄”來給自己增加政治背書。
那么中國如何應對這一情況呢?事實上在戴安斯前腳離京,王毅后腳會見格林伯格的安排中,就體現了中方對美外交節奏的把控。
因為戴安斯作為美國議員,代表的主要還是兩黨部分人士的統一意見,但說到左右特朗普的舉措其實力度并不算太大。
而此番訪華的格林伯格卻擁有“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的身份,可以說代表的是美國商界和民間的聲音。
此番會晤里,格林伯格對華態度較為理性,其與王毅的對話主要聚焦在“落實兩國高層元首共識”、“擴大合作”等關鍵詞。
對于與戴安斯的“不歡而散”,此次中美對話里王毅也再次強調了中方態度,那就是中美關系正處于“重要關口”,所以“加強交流、管控分歧”應該是主基調。
格林伯格也作出回應稱,兩國確實需要“運用經驗和智慧實現和平繁榮”。
回顧這場會晤,傳遞出最重要的信號就是:中方始終對溝通持開放態度,但美方若繼續“說一套做一套”,那么互信很難重建。
事實上,為了緩和中美關系中方早已經做出了“低調表態”。 上周才公布的1月份美債數據里顯示,中國在連續減持后“罕見”的增持了18億美元美國國債。
這對日前無奈宣稱“無法保證美國經濟不會衰退”的美國財長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與此同時27日我國國防部也宣布,中美兩軍交往已經形成初步共識,為穩定做貢獻。
種種信號都證明了中國開放的態度沒有“弄虛作假”,目前唯一問題就是特朗普到底能否協調好美國內部對華政策的多重訴求。
對于此次格林伯格來訪,證明了美國民間與商界是渴望穩定供應鏈和拓展市場,但政界卻始終受制于“選舉政治”和“兩黨傾軋”而遲遲無法定論。
特朗普在“對華強硬表態”與“務實合作”之間來回切換不單源自其商人本色的“討價還價”方式,更蘊含了美國內部撕裂的困境。
日前特朗普還曾主動表態過:關稅制裁可以取消,不尋求對華開戰。但同時他也醞釀4月初對全球貿易伙伴加征“對等關稅”,此舉更被外界視為針對中國的“精準打擊”。
尤其是當戴安斯才剛宣稱希望接下來安排兩黨參議員訪華的行程,不足48小時,美國就搞了一個“大動作”。
26日,美國將50多個中國科技企業加入“實體清單”其中包括浪潮集團等多家涉及“AI開放”領域的領頭羊。
這證明了在“科技領域”美國對華的“遏制”仍然沒有收手,更證明了美方“反復無常”仍在繼續。
回看中方的應對策略卻始終展現出高度連貫性。無論是接待戴安斯時強調“歡迎更多美國議員客觀了解中國”,還是與格林伯格會談時重申“平等協商解決關切”。
這些話都指向同一邏輯:中國始終將對話大門敞開,但合作必須以相互尊重為前提,這才是真正的中國立場。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細究起來在戴安斯訪華與王毅會見格林伯格兩件事的大背景中,還隱藏著另一條“關鍵線索”。
3月以來,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先后出訪加拿大和沙特,安撫美國“盟友”和促進“俄烏和談”,證明當下美國重心仍在西方事務之上。
所以不管對華派出誰、說了什么都難免“拖著中國”的可能性,我國在保持“開放”之余,也需要避免落入陷阱。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馬斯克將聽取對華開戰簡報?特朗普緊急辟謠》
環球網《特朗普再駁斥“馬斯克聽取對華作戰計劃簡報”傳聞:不想向任何人展示,也不想與中國發生潛在戰爭》
環球網《王毅會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董事會執行副主席格林伯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