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警鐘:跌停背后的信任塌陷
剛剛,A股市場收市,上市公司中航重機(600765)遭遇跌停板,數萬投資者的心隨之沉入谷底。這不僅僅是業績的跳水,更是對公司處理嚴重違規行為時敷衍態度的強烈不滿。根據《證券法》的相關規定,信息披露違規理應觸發民事賠償責任,但市場的反應似乎預示著,法律的紅線并未能有效遏制違規的沖動。
二、違規細節:業績預告的遲來與變臉
事件的導火索源自中航重機3月29日發布的全年業績預告。公司預估2024年凈利潤為6.40億元,同比下降52.19%。其解釋邏輯復雜:會計師事務所變更、審計范圍調整、工作周期延長,加之行業環境變化,導致存貨跌價準備增加。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公司未在規定的1月31日前進行預披露,這一嚴重違規操作直接觸發了市場的警報。
三、責任推卸:會計師事務所的“背鍋”
嚴重違規,中航重機試圖將責任歸咎于會計師事務所。但公司董事會審計與風險控制委員會的“勤勉盡責”報告卻顯得諷刺意味十足。一邊甩鍋審計機構,一邊標榜自身決策的科學性與合規性,這種自相矛盾的說辭,如同《圍城》中方鴻漸的克萊登大學文憑,光鮮亮麗之下難掩其虛。
四、數據背后的真相:選擇性披露的隱憂
中航重機強調存貨跌價準備增加導致業績下滑,但對于具體品類則三緘其口。大數據顯示,其主營的航空鍛件產品毛利率高達32%,這種“報憂不報喜”的選擇性披露,無異于掩耳盜鈴。市場需要的是全面、真實的信息,而非經過精心篩選的消息。
五、錢誠,千順萬順
盡管當前中航重機面臨著信任危機,但并非沒有轉機。公司仍有0.43元左右的業績支撐,且第一季報將恢復正常的經營數據。此外,作為中國商飛的重要供應商,隨著C919大飛機產能的提速,中航重機的市場需求有望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的潛力加上國際市場的拓展,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筆者認為,中航重機的跌停風波,不僅是對公司合規管理的一次警醒,更是對資本市場信任體系的一次考驗。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環境中,投資者的信任是上市公司最寶貴的財富。要重建這份信任,不僅需要公司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監管機構的嚴格把關和市場的共同監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