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愛農記》攝制組走進廣州市從化區鰲頭鎮,深入探訪越秀風行國家級田園綜合體項目和萬畝良田示范項目,用鏡頭記錄下這片土地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推進“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
在越秀風行國家級田園綜合體項目,攝制組首先來到了充滿浪漫氣息的天天惦記·結婚小鎮。這里以婚慶文化為主題,引入婚紗攝影、主題民宿等業態,將傳統婚慶文化與現代消費需求結合,使結婚小鎮成為從化鰲頭的一張亮麗名片,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打卡,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增收,文旅融合激活鄉村 “甜蜜經濟”。
龍潭鎮墟風情街通過 "微改造" 保留建筑原貌,并融入現代商業元素,煥發出新的活力。漫步街道,兩旁的商鋪展示著當地特色的手工藝品和美食,傳統手作工坊與現代文創空間相映成趣。風情街的改造不僅提升了村莊的顏值,更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
作為大灣區首個奶牛主題親子樂園,大野牧鄉以 5G 智慧養殖為核心,構建起 "養殖 - 加工 - 科普 - 旅游" 全產業鏈。游客們可以在這里了解奶牛的養殖及擠奶過程,還可以參與喂養奶牛體驗、奶制品制作等互動活動。牧場內的科普館通過多媒體展示和互動體驗,向游客普及奶牛養殖和奶制品加工的知識。大野牧鄉不僅為游客提供了歡樂的體驗,也為當地農業產業升級注入了新動力。
中施龍泰蚯蚓基地則通過創新的創新的生態循環模式,將養殖廢棄物轉化為有機肥料,實現了農業綠色發展的新突破。在這里,基地利用牛糞和秸稈等廢棄物作為蚯蚓的飼料,經過蚯蚓的消化和代謝,產出高效的有機肥料,并應用于基地的農作物種植及附近的萬畝良田項目。這種生態循環模式不僅解決了農業廢棄物處理難題,還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質的肥料,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萬畝良田示范項目同樣令人矚目。該項目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將原本分散、低效的農田整合成連片的高標準農田,顯著提升了耕地質量和農業生產效率,增強了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同時,項目還注重生態保護,修復了潖江(二)河的生態環境,顯著減少了汛期洪澇災害的發生,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在總結第一季的拍攝歷程時,朗毅科技總裁、《愛農記》出品人張智感慨萬千:“《愛農記》第一季的拍攝,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廣東大地在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巨大變化和豐碩成果。從化鰲頭的越秀風行國家級田園綜合體項目和萬畝良田示范項目,正是這一戰略的生動實踐和成功典范。第一季的成功,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眾多合作伙伴的協作以及攝制團隊的辛勤付出。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承‘追尋足跡,探尋模式,攜手品牌,共助振興’的理念,開啟《愛農記》第二季的征程,深入更多地區,挖掘更多鄉村振興的感人故事和創新模式,為鄉村振興事業匯聚更多力量,貢獻更多智慧。”
探訪人肖媛在從化鰲頭的探訪過程中,也有了深刻的感悟。她表示:“在從化鰲頭,我看到了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真實變化。從結婚小鎮的浪漫風情,到龍潭鎮墟風情街的歷史韻味,從大野牧鄉的奶牛科普,到中施龍泰的生態循環,每一個項目都凝聚著當地人民的智慧和努力。這些變化不僅體現在經濟的發展上,更體現在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上。我相信,這些真實的記錄將為觀眾打開一扇深入了解鄉村振興戰略內涵與實踐成果的窗口,激勵著更多人投身到這一偉大事業中來。”
《愛農記》第一季通過探訪廣東多地的鄉村振興項目,見證了“百千萬工程”在南粵大地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從郁南的黃皮產業到懷集的“岳山造林”,從華南農業大學的科技成果下鄉到交通銀行和廣州農商銀行的金融賦能,這些故事匯聚成一部鄉村振興的壯美史詩。第一季的成功,為節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第二季的啟航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愛農記》不僅是一部紀錄片,更是一扇窗口,讓觀眾看到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它用真實的鏡頭語言,記錄下每一個奮斗的身影、每一個創新的舉措、每一個成功的案例,為鄉村振興事業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激勵著更多人投身到這一偉大事業中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