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豚
日前,有國外商業衛星照片拍攝到了正在進行海試的,我國首艘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只不過這張衛星圖引起了大量討論,因為畫面中的福建艦正在向右轉向,而就在航母的右舷不遠處,有一大團白霧。
有人認為:這團白霧是海上爆炸炸起的水花,這爆炸距離福建艦這么近,顯然不是意外,而是福建艦正在進行“全艦抗沖擊試驗”。
(國外衛星圖片拍攝到的福建艦,旁邊有疑似水花或云團)
一時間,網絡上一片歡騰,因為按照經驗,抗沖擊試驗可以說是航母服役前的“最后幾關”,福建艦開始做抗沖擊試驗說明其距離服役真的非常近了,這怎能不讓人歡欣鼓舞?只是真相可能并沒有這么簡單。
先來說一下抗沖擊試驗。首先,一般情況下,只有軍用艦艇,才需要經歷抗沖擊試驗。這個試驗的方法就是在軍艦附近的水下埋設爆炸物隨后引爆,爆炸物產生的沖擊力會對受試軍艦帶來一定影響,研究人員會在船上布設多個傳感器,一方面檢測船體能不能扛住爆炸沖擊,另一方面也是檢測爆炸沖擊對船體的影響。
(福特號航母抗沖擊試驗畫面)
看到這相信很多人已經明白了,這個抗沖擊試驗其實就是檢測軍艦夠不夠結實,到了戰時能不能頂用。只不過辛辛苦苦建造的新軍艦,如果爆炸沖擊力過大,可能真會造成損壞,這測試就得不償失了,因此在做抗沖擊試驗時,都會嚴格控制所有變量,比如炸藥的量、炸藥距離軍艦的位置等。
(052D驅逐艦也做過抗沖擊試驗,注意水花和軍艦的大小對比)
參考美軍此前公開的對航母進行抗沖擊測試過程,據中國科技網報道,2021年福特級進行全艦抗爆炸沖擊試驗時,使用一枚爆炸當量相當于2萬磅水雷的近失彈,在距離福特艦100多米外引爆,爆炸炸起的水柱達到100米高,引發的沖擊波相當于一次里氏3.9級的地震。這威力幾乎是抗沖擊試驗的天花板了,如果威力再大,可能就真會對福特號造成損害了。
(福特號航母進行抗沖擊試驗,注意水花和航母的大小對比)
我們觀測爆炸時形成的那個巨型水柱可以發現,其直徑和高度接近,都是100米左右,在長達337米的福特號面前,倒也沒有那么龐大。反觀這次衛星圖里,福建艦旁的“疑似水花”,直徑是好幾個福建艦那么長了,按照福建艦長度300米左右來計算,這個爆炸的直徑都快上千米了。如果這真是抗沖擊測試,怕是只有小型核彈才能形成這種規模的效果。早已超出了抗沖擊測試的必要性。
(能形成這么大的水花,難道是用核彈在做“抗沖擊”試驗?)
另外,剛才已經說了,抗沖擊試驗是一項非常精密的測試,不但艦上布滿傳感器,對爆炸物的當量、軍艦和爆炸物的位置有非常精確的要求,然而從衛星畫面看,當時的福建艦身后拖著很長的尾跡,顯然當時還在航行移動中,這樣就難以保持精確距離要求。這也說明當時大概率并沒有在做所謂的抗沖擊試驗。
那么,這團“白霧”到底是什么?答案很簡單:大概率是一朵云。這朵“孤獨”的云在衛星拍攝照片時剛好出現在了福建艦的附近,形成了一個類似爆炸后水花的造型,因此迷惑了不少人。
(空中出現孤單一片云也不奇怪)
目前福建艦正在進行第7次海試,從歷次海試的進展來看,海試進度確實很快,但還沒到進行抗沖擊試驗的階段。此前幾次海試,分別測試了航行動力系統甚至還進行了艦載機起降測試,但這還遠遠不夠。
作為一款我國從未有過的電磁彈射航母,海試不是簡單測試一次成功就能通過,而是需要多次的測試來確保系統的穩定,在海試過程中排除可能的問題,才能減少服役后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我們都期待福建艦能早日服役,但現在還急不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