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全球投資者的手機被同一條推送點亮——倫敦金現貨價格突破3140美元/盎司,2022年中至今上漲約94%。(來源:Wind)
消息面上,市場擔憂特朗普或將于4月3日推出高達20%的全球關稅政策,這一舉措可能加劇滯脹風險并對美元及美債收益率形成打壓,進而推動金價創下歷史新高。
當然,此情此景多少令人感覺有些似曾相識。近三年來,黃金已多次沖破“前高”的壁壘,隨后以更加凌厲的姿態,向市場勾勒出一條上揚的軌跡。
市場在驚嘆之余,一個問題被反復提出:當歷史新高成為常態,黃金的“天花板”究竟在哪里?投資者又該如何配置黃金?
01 百年變局:黃金迭代的定價邏輯
要理解當下,先要回歸本質。
20世紀70年代以前,全球貨幣體系事實上以黃金為“錨”,美元盯住黃金,西方主要貨幣盯住美元。1971年8月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宣告了黃金掛鉤時代的終結。
而自彼時起算,黃金已經經歷了多輪完整的大行情,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其定價向來遵循三條大原則:
與無風險利率負相關、與通脹正相關、與貨幣信任度反向波動。
當美債收益率攀升或美元強勢時,不生息的黃金往往黯然失色;而當風險事件爆發、貨幣超發或全球對美元體系產生質疑時,黃金便熠熠生輝。
但這一次,常規邏輯正在被打破,2022年以來的黃金牛市呈現出罕見特征——金價與美債實際利率同步走高。
傳統模型的失效,指向一個更深層的變量:全球貨幣信用體系的重構。
如同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黃金開啟十年長牛,如今的黃金行情同樣錨定著時代變革:
- 俄烏沖突后美元“武器化”加速各國“去美元化”進程,中俄等國央行黃金儲備飆升至歷史高位;
- 美國債務規模突破36萬億美元,財政赤字貨幣化侵蝕美元信用;
- 地緣博弈與技術革命催生不確定性,黃金成為跨文明、跨周期的“信任公約數”。
正如橋水基金所言,對黃金的需求,越來越多地作為一些國家的美元替代品。這次黃金上漲的底層動力,正是對美元脆弱性的定價。
02 新高之后:黃金是否仍是投資的答案
面對3000美元上方的金價,“高處不勝寒”的預期難免滋生。但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大牛市還是熊市,黃金的走勢往往以十年為周期來考量。
因此,盡管當前黃金已處于高位,我們仍不應輕言看空,留一份清醒留一份醉。
從歷史維度看,1971年至今的9輪黃金牛市平均持續32個月、漲幅172%。以2022年為起點的本輪行情剛行至29個月,空間上僅達成歷史均值的55%。
對比前兩輪超級周期(70年代漲近18倍、21世紀初漲5.5倍),當前黃金的漲幅似乎仍在“情理之中”。(來源:Wind,華安證券)
從現實維度看,后續重點觀察以下幾個方面的催化:
首先,美聯儲已處于降息周期中,參考21世紀以來的歷史經驗,降息周期中的金價表現歷來不會太差;
其次,從今年海外宏觀情況來看,特朗普2.0政策所帶來的外生沖擊存在諸多變數,無論是關稅政策催生的潛在通脹風險,還是逐漸加劇的經濟不確定性,都為金價的高位運行提供了支撐;
再者,自2022年以來,全球央行年度購金量連續刷新歷史新高,全球央行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它們的需求形成“壓艙石”。黃金的定價錨,也在逐漸從交易屬性轉向戰略對沖屬性。
誠然,短期技術性回調可能隨時發生,但當黃金價格站上3000美元之后,真正的變局已經不至于K線的圖形與斜率,而是整個人類社會對財富載體的認知坐標系。
03 投資黃金:從交易思維邁向配置思維
盡管從投資視角來看,黃金價格波動較大且本身不具備生息能力,而且漲跌同源,一旦踏入大級別的回調周期,或許便會歷經長達十載的下行之路。
但其獨特的抗通脹和地緣政治風險屬性,以及與股票、債券、大宗商品等大類資產走勢的低相關性,使其在家庭資產配置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近兩年來,這一觀點已經愈發成為共識。
具體操作層面上,如果考慮配置黃金:
一是要注意倉位控制,黃金更適合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環而非重倉或單一布局,通常的倉位占比在5-10%即可;
二是要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預期和資金期限選擇適合自身的黃金品種(金條、紙黃金、黃金ETF、黃金股),以一個中長期投資理財的視角來考慮這個問題。
假設我們持有黃金ETF約一成倉位(10%),并據此模擬過去五年黃金與其他資產組合的效應。
01
滬深300+黃金
數據顯示,滬深300搭配黃金后近5年漲幅達+6.82%,原本的虧損直接轉為盈利了。在A股市場一度經歷漫長季節的投資者,因為黃金的對沖,也能獲得不錯的結果。
02
恒生指數+黃金
港股近幾年由于外資流動性的擾動,以及互聯網、醫藥板塊的估值、業績殺,一度走過了艱難的歲月,但特點也是波動大、彈性大。
數據顯示,恒生指數搭配黃金后漲幅由-13%,轉為-2%,尤其在港股大幅回撤之際,如果及時增加黃金的配置,對沖效果可能更佳。
03
創業板指+黃金
創業板指在經歷新能源板塊帶來的狂歡后,回撤一度超-50%,隨著AI帶來的應用革新機遇,創業板指近半年又有所回升。
數據顯示,搭配黃金后更具韌性,尤其在高波動的市場階段回撤更小。
04
純債+黃金
即便在債牛行情,因為加入了黃金,組合也獲得了“固收+”的效果。
不難發現,盡管黃金資產過去5年的極端大牛市行情或難以復現,但至少可以明晰的是,資產組合之中植入黃金這類相對獨立的資產,尤其是疊加高波動的創業板指、弱經濟周期里的滬深300以及遭遇估值業績波折的港股市場,的確產生了較好的對沖效果。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的那個夏夜,或許無人預料到,半個世紀后的黃金會以如此方式重返舞臺中央。
從布林頓森林體系的解體,到數字貨幣的興起,再到今天央行重返黃金懷抱,歷史劃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圓環。
當法幣的潮水起落無常時,黃金如同海平面下的暗礁,始終標記著價值的基準線。
站在新歷史的十字路口,與其追問黃金能否繼續上漲,不如思考一個更本質的問題:當舊秩序瓦解、新平衡未立時,什么才是財富真正的“錨”?
答案,或許就藏在那些歷經千年淘洗仍熠熠生輝的金屬之中。
風險提示
以上不構成證券推薦。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內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