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在1948年1月,《華東一年來自衛戰爭的初步總結》的報告中提到:“一年來最頭痛的是本位主義、山頭主義。過去是農村環境,各自為政,各有各的一套,合起來就不習慣,統一指揮也不高興。”
這是華野多次接連分兵的結果,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陳毅在1948年1月向中央報告,這一問題卻到1948年淮海戰役前后才得到真正解決。
1948年8月和1948年10月初,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曲阜召開的兩次前委會議,主要就是解決該問題,將華野擰成一個整體。
濟南戰役前,華東野戰軍按區域分作三個部分,陳毅、粟裕帶華野司令部,指揮兩個兵團的部隊,經略中原;許世友、譚震林指揮一個兵團留守山東;韋國清的蘇北兵團經營蘇北。
其中蘇北兵團從組建開始,就被毛主席交待,由陳、粟指揮(但距離相差甚遠)。而山東兵團,先是歸華東局、饒漱石指揮,后由軍委直接指揮。
部隊獨立作戰的時間一久,出現本位主義也是正常,就不愿接受統一指揮了。
華野四大兵團,還可以分作兩個兵團,外線兵團和內線兵團。
1948年8月20日,華野代司令兼代政委的粟裕,來到兗州準備與山東兵團首腦,商討接下來攻打濟南的計劃。
但是粟裕在曲阜只見到譚震林,許世友則去膠東療養了。當時粟裕還有項職務,華野代前委書記。
前委即前線委員會的簡稱,負責領導對敵作戰。在革命戰爭年代,前委書記的權力比什么軍區司令或政委、野戰軍司令或政委都大。
8月下旬,當粟裕以代前委書記的身份,在曲阜主持華野各縱隊以上干部擴大會議時,許世友未能及時趕回。不過譚震林和王建安(山東兵團副司令)在。
山東兵團當時的實力頗為可觀,其下轄7縱、9縱和13縱,指揮渤海縱隊、魯中南縱隊,總兵力超10萬,占華野全軍的三分之一。
毛主席再三要求許世友負責攻濟指揮,華野前委服從命令。不過此次攻濟部隊,粟裕為初步糅合華野、實現統一團結,特意把全軍混編。
許世友指揮的攻濟集團,不全是原山東兵團人馬,只能算大部。7縱和半個魯中南縱隊劃入打援集團,又調原外線兵團的3縱、10縱隊、特縱一半到攻濟集團;
戰役開始后,渤海軍區部隊、冀魯豫軍區部隊、兩廣縱隊、野司警衛團,也被納入攻濟集團,進行攻城作戰。
不過攻濟集團總計14萬人,原山東兵團人數還是占大多數,有8萬左右。
粟裕的特意調配做法,得到中央和毛主席的完全同意。
許世友是得毛主席兩次催促才上任,趕赴攻濟集團指揮部駐地的。可能是沒參加曲阜會議的原因,他對中央和野司的“攻濟打援”指示理解不夠透徹,提議從攻濟西兵團中抽一半兵力到鐵路以東。
粟裕沒有同意,反倒要求從攻濟西兵團抽調13縱一個師(至少),協助西兵團。
見野司不同意,許世友便越級上報軍委,指出這樣的部署兵力不集中、沒有重點使用,準備改變兵力使用。
不僅如此,他請令軍委,命令打援部隊擋住敵人,為攻濟爭取足夠時間。
此次“攻濟打援”早有定論,許世友負責攻城,陳士榘指揮阻援,野司直接負責打援和攻城、阻援。
軍委收到電報后,毛主席回電表明不做更改:當前部署是軍委決定下的;又具體解釋起攻城、打援的關系,并代粟裕解釋兵力使用沒有問題,只管迅速執行就是。
最后,毛主席還提醒了一句:“整個攻城指揮由你們擔負。全軍指揮,由粟裕擔負。”這算是告訴許世友,“請令打援部隊堅決擋住援敵”的說法錯誤。
許世友收到回電后,沒再對部署問題置喙,不過在后續的“攻濟兵團”,以許世友、王建安、譚震林、李迎希名義發出的電報中,又稱野司為“西兵團”。
華東野戰軍從無西線兵團、西兵團的建制,只有臨時稱謂,當下再這樣稱呼顯然是不合適的,華野司令部怎么能跟東兵團(即山東兵團)并列叫“西兵團”。
對這一切,毛主席顯然是洞若觀火的,在濟南戰役將結束時,準備調去中原野戰軍工作的陳毅,返回華野,協助粟裕整頓華野內部。
但是陳毅有事在身,離不開中原野戰軍,回不來了。不過,他也知道華野當時的問題,對這些問題十分關切,遂提出三點意見,報與粟裕、饒漱石和毛主席等。
其中有一句是:“保證今后能建立深刻的整體觀念,予軍閥主義、本位主義、自由主義、官僚主義以致命的打擊。”
陳毅沒發來,毛主席便調饒漱石協助粟裕:“到華野前委后,可幫助工作一個時期。”
饒漱石雖不在華野任職,卻是廣義上的“華東軍區及華東野戰軍的政委”。
顯然,毛主席也是很支持華野進行整頓的,他給粟裕、饒漱石還幾次發去電報:“你們召集全軍師以上干部在曲阜開一次大會,很有必要。”這就是第二次曲阜會議的雛形。
不得不說,第二次曲阜會議開得相當成功,饒漱石代替陳毅發揮巨大作用。
他在會上相當嚴肅地說:“中央責成我要在華野全軍展開反無紀律無政府狀態的斗爭,對不服從前委領導的違反紀律的各負責同志要執行紀律處分。
中央曾反復指示全軍要服從粟裕同志的指揮。可是有些同志竟鬧無紀律無政府的現象,不尊重前委的領導,不服從粟裕同志的指揮。”
由于許世友有病在身,戰后立即返回膠東療養,因此第二次曲阜會議仍未參加。
第二次曲阜會議結束后,山東兵團進行了換血,其主力部隊9縱跟曾在外線作戰的10縱對調;新山東兵團下轄縱隊,成定制由野司直接指揮,不再是間接指揮。
淮海戰役,新山東兵團雖沒有司令許世友指揮,但在副司令王建安、政委譚震林領導下依舊勇猛。
許世友自1948年下半年的濟南戰役后,就離開戰場,再回前線已是31年后的1979年,指揮廣西方向的中越自衛還擊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