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 雨霽回暖
雨后初陽暖短墻,苔陰廝賴舊時光。
偶然有萼生紅出,淺淺枝來淺淺香。
開篇 “雨后初陽暖短墻”,短短七字,點明了時間與環境。“雨后” 二字,讓人聯想到剛剛經歷一場甘霖的滋潤,天地間一片清新濕潤。緊接著 “初陽” 出現,那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灑向大地,帶來了絲絲暖意,而 “暖” 字更是將這一感受具象化,仿佛能讓人觸摸到陽光的溫度。“短墻” 作為一個具體的意象,不僅增添了畫面的空間感,更營造出一種寧靜、私密的氛圍,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座幽靜的小院,正感受著雨后初陽的溫柔輕撫。這一句從整體上奠定了詩歌溫暖、明亮的基調。
次句 “苔陰廝賴舊時光”,將視角轉向墻邊的青苔。“苔陰” 描繪出青苔生長在背陰處的狀態,那一片陰綠,仿佛藏著歲月的故事。“廝賴” 一詞極為精妙,賦予青苔以人的情感,仿佛它在這陰濕的角落,執著地依賴、眷戀著過去的時光。這一句通過青苔這一微小而堅韌的生命,引發讀者對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在溫暖的氛圍中融入了一絲淡淡的懷舊情思,為詩歌增添了一抹別樣的韻味。
如果說前兩句是對雨后環境氛圍的渲染與情感鋪墊,那么后兩句 “偶然有萼生紅出,淺淺枝來淺淺香” 則將畫面聚焦于一個驚喜的發現 —— 偶然間,一朵紅花從枝頭綻放。“偶然” 二字,強調了這份驚喜的突如其來,仿佛是大自然不經意間饋贈的禮物。“有萼生紅出”,生動地描繪出花朵含苞待放、漸漸露出嫣紅的動態過程,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力量。
隨后,“淺淺枝來淺淺香”,從視覺延伸到嗅覺,那淺淺的花枝上,散發著若有若無的淡淡花香,“淺淺” 一詞重復使用,不僅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更生動地表現出花香的清幽淡雅,給人以清新愉悅之感。這兩句通過對花朵的細致描寫,展現了雨后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與前文的寧靜懷舊形成鮮明對比,卻又和諧統一,讓人在感受生命新生力量的同時,也沉浸在這寧靜美好的氛圍之中。
七絕 花期
終歲花期不可期,情深難在折梅時。
黃昏夢在他鄉月,定向卿前照一枝。
首句 “終歲花期不可期”,從時間維度上奠定了全詩的基調。“終歲” 一詞,盡顯時光漫長,詩人翹首以盼花期,卻始終難以預測其確切來臨之時。這里的 “花期”,既是自然界花朵綻放的時節,又可看作是詩人心中美好情感得以圓滿的象征。花期的不可期,暗示了人生中諸多美好事物的難以掌控與捉摸,為下文情感的抒發埋下伏筆,營造出一種無奈與悵惘的氛圍。
次句 “情深難在折梅時”,“折梅” 這一意象在古典詩詞中常與情感的傳遞相關聯,蘊含著贈別、思念等豐富內涵。詩人直言情深,卻在想要折梅傳情的時刻遭遇阻礙。或許是相隔甚遠,或許是人事多舛,即便心中情誼深厚,卻無法通過折梅這一傳統方式來傾訴衷腸。此句將情感的濃烈與現實的無奈相互交織,進一步強化了詩人內心的愁苦與遺憾,使讀者深切感受到那份被壓抑的深情。
后兩句 “黃昏夢在他鄉月,定向卿前照一枝”,場景陡然一轉,將視角拉至黃昏時分。在異地他鄉,詩人面對那一輪高懸的明月,思緒萬千。“黃昏” 這一時刻,本就容易勾起人們內心的孤寂與思念,而身處異鄉的詩人,更是在月光的映照下,陷入了對遠方愛人的深深思念之中。“夢在他鄉月”,表明月亮成為了詩人寄托情思的載體,他在夢中渴望借助月光跨越千山萬水,抵達愛人身邊。
“定向卿前照一枝”,尤為精妙,詩人仿佛在冥冥之中祈求月光,一定要將自己的思念之情,精準地傳遞到愛人面前,就如同月光能照亮那枝頭的梅花一般。這一 “照” 字,充滿了殷切的期盼與執著的深情,使整首詩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將詩人對愛人的思念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深切感受到其跨越空間的濃烈愛意。
全詩圍繞 “花期” 展開,實則是借花期之不可期,喻指情感之路的坎坷。通過折梅受阻、他鄉望月等一系列意象與場景的構建,層層深入地抒發了詩人對遠方愛人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情真意切,余韻悠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