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景圣
當解放軍東部戰區發布那支名為《降妖除魔》的震撼視頻,首次呈現臺北街景、臺當局領導人轉移路徑乃至導彈精確打擊模擬畫面時,島內許多人才真正意識到:戰爭,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實實在在、隨時可能從屏幕中走向現實的存在。
這支視頻不同于以往常規的軍演宣傳,它不是展示軍容,也不是表演武器,而是一次赤裸裸的實戰預演、心理戰的頂級演繹、乃至未來戰爭形態的“可視化宣告”。臺北101大樓、中正區街道、警車護送戰車的片段、以及衛星視角精準鎖定臺北市政核心區的導彈模擬攻擊畫面,無一不是對“臺獨”勢力發出的前所未有的明確信號:你的每一個動向,都在我的眼中;你的每一條后路,我都已經掌握。
過去,解放軍對臺展示更多停留在“戰力繞飛”“艦機逼近”層面,留有余地、點到為止。而這一次,《降妖除魔》直接從軍事層面切入心理層面,從戰術震懾躍升為戰略壓迫,從常規警告邁向全局鎖定,其內在邏輯清晰無比——臺灣不是局外人,而是戰區核心;臺北,不是例外城市,而是優先打擊目標。
臺軍退役少將栗正杰一針見血指出,視頻中選用的“漢口街”并非隨意取材,而是象征著臺“萬鈞演習”啟動時臺當局領導人撤離路線的敏感地帶。如果視頻內容屬實,那么意味著解放軍對臺島戰時應變計劃已掌握至戰術級別的細節,甚至精確至某一棟大樓、某一個街口、某一支護送編隊。這已經遠遠超出情報收集的范疇,進入對敵“全域感知+點穴打擊”的作戰層級。
此類高精度、高仿真、具象化的視頻釋放,在心理上對臺當局形成極大壓迫力。比起飛越“海峽中線”的戰機、停靠東南海域的航母、包圍式的艦艇編隊,這種“我們知道你在哪、你準備往哪逃”的精準戰術模擬,更像是一記不動聲色卻直擊心臟的冷兵器。
可以說,這是大陸對“臺獨”分裂勢力一次毫無保留的斬首式戰略展示:我們不僅能打,而且知道該打哪里;我們不僅準備好了,而且隨時可以動手;我們不會等待你宣布“法理臺獨”,你一旦越界,我們便直取首腦機關、先斬指揮中樞。
在當前島內仍沉浸于“選后幻覺”與“美國背書”的背景下,這種具象化打擊預警尤為震撼。民進黨當局不斷對外鼓吹“美日安保框架”“抗中保臺神話”,妄圖以國際輿論塑造“安全幻覺”。但視頻中臺北街頭警車掩護、導彈破空而降的畫面清楚說明:真正的戰時場景,不是外交酒會里的承諾,而是爆炸聲中指揮所的存亡。
如果說以往的軍演還留有“以打促統”的政治余地,那么現在的模擬打擊已經說明:一旦戰爭爆發,打的是體系、斬的是頭目、奪的是控制權。這才是“聯合演訓”的真正內核——不只圍島,更是鎖心,不只控空,更是點殺。
島內輿論對此的反應分裂明顯。一邊是綠營輿論拼命洗白,繼續將解放軍軍演標簽化為“恫嚇”“秀肌肉”;另一邊則是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意識到:“戰爭的距離,比我們想象得近得多。”LNG船被迫掉頭、天然氣即將耗盡、海峽航線被切斷,能源安全和軍事壓迫同步進行,經濟民生與政治安全已無法切割。
從解放軍東部戰區的戰略構思來看,圍島不等于拖延,而是壓縮。其意圖從未是長期拉鋸,而是“打一場快的”,首戰即決、直取核心、壓制反應鏈條。這種打法的核心不在“打不打”,而在“能不能迅速癱瘓整個指揮體系”。而《降妖除魔》中的臺北市景,就是這一戰略的具象化版本。
一旦臺當局誤判形勢,將和平寄托在外國航母、將生存寄托在外國政客,等來的就不會是支援,而是沉默。在真正的戰場上,沒有任何外援能在15分鐘內突破火箭軍的“對島斬首打擊”部署;沒有任何援軍能抵達被導彈重創后的臺北市政核心。在這一點上,視頻中那顆“虛擬導彈”已經說得夠清楚了。
兩岸攤牌的速度,正在加快。國際局勢的復雜化、美國對外政策的自保傾向、民進黨當局不斷挑釁的動作,正在把臺海一步步推向臨界點。而解放軍沒有猶豫,它用視頻做出回答: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一切看你們怎么選。
這不是恐嚇,這是現實;不是心理戰,這是前戰通知。當導彈影像出現在臺北街頭,那一刻,任何政客的嘴炮都已無力遮蔽戰爭的天幕。和平,不是靠嘴爭來的,是靠政策做出來的。倘若“臺獨”分裂勢力執意逆行,那些如今在視頻中的場景,或許將成為明天的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