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4月,參加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美國乒乓球隊,應中國乒乓球代表團的邀請訪問了中國,打開了隔絕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門,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小球轉動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作為這次訪問的一個組成部分,美國乒乓球隊在訪問了北京后,于4月15日到達上海。在上海期間,他們與上海乒乓球隊進行了友誼比賽,參觀了工業展覽會、馬陸人民公社,出席了宴會,最后于16日下午離滬。盡管只有短短一天半時間的接觸,但仍然讓人印象深刻,具有重大意義。
美國《時代》周刊1971年4月26日刊登一篇文章,題為《竹幕后面的兩位目擊者》。攝影師菲施貝克追述道:“無論什么地方,人們都是熱情的,健康的,有著圓圓的臉,紅潤的面頰,雪白的牙齒。我隨時可以通過透鏡看到這種情景。他們顯然非常愉快。當他們和你握手時,他們握得很緊。你只好鼓掌歡迎,以避免握手。看來他們很高興看到外國人。陪同我們的翻譯人員說:‘我們希望還會有人來。’看來他們并不十分知道正在發生什么事情,也不知道是否還會有人到中國去。我們向他們保證說,還會有人去。”
薩爾回到香港后說:“起初,好像到了另外一個星球上一樣。至少有兩天的時間,誰都不能十分肯定他看到的是什么,接著,情況逐漸開始變得正常起來,我們開始看到一個非常統一和非常有組織的社會和國家——總的來說很窮,但是絕對沒有痛苦和饑餓。我所得的印象是,這是一個非常團結、非常強大、不是靠警察或者強迫實行紀律而是靠真正的信念維持的國家。在那里看不到乞丐,看不到痛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