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我已多次寫文大聲呼吁:二胎入學小高峰已經過去,繼續大建新小學純屬浪費錢,接下來新建初中也要悠著點。當務之急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教育公平上,提高農村校、薄弱校的教學質量。在這方面福州就做得很好,無論本地人、外地人,還是城里人、鄉下人,即使不買房也能在福州市區讀很好的公辦學校。
然而話說回來,既然“拆村造城”并未止步,不給新盤配新校怎么行?畢竟“學區”向來是高價商品房的重要賣點,要保房價和地價,學校名頭就得大。正因如此,倉山南湖才又落地一個格致中學新校區。想讓人家掏錢買房,讀城門鎮的村小、村中可說不過去,于是硬著頭皮還是得建。
其實有關部門手里握著出生人口數據,道理如此淺顯何嘗不知,省出一塊地,多蓋一片樓,又能多進賬幾億、十幾億,它們也不想浪費錢。比如晉江市教育局近期就做了調研,明確提出要順應人口出生率下降形勢,推進學校“撤并留改”。
看到這話我們必須給晉江點個贊,不愧是“晉江經驗”走前頭做表率。其實主動承認出生人口大幅減少,將來生源人數大幅下降沒什么不好意思,這都是人盡皆知的事實!反觀泉州市區還在遍地大建新校區,不管新城區里房多人少有沒學生。只要商品房還在建,新學校就不能停,恨不能讓泉州五中遍地都是。
考慮到土地出讓金仍很重要,無論賣地還是賣房,未來多年土地財政仍要維持運轉,總歸要給新樓盤安排有“說服力”的教育配套,此時尋找一個平衡點就很重要。晉江提出的解決之道是探索“總校制與學區制”改革,這個名詞放在福州叫做“教育集團化”。
由此可見,有識之士總是不謀而合,知道正確的事要怎么做。學生少了就要提高教學質量,這時必須徹底打破城鄉界限,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分配。不能再學人家“把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在島內”,搞區別對待,走死保房價的老路。
還記得去年文章提到德化縣走十幾二十公里山路上學的那些孩子嗎?將來農村學校撤并到鎮,甚至到縣勢在必然,如何保障留守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如何解決他們的學習、生活問題才需要多動腦。
那么,這種“教育集團化”的辦學模式有用嗎?從“福州經驗”來看,效果非常明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來農村校、薄弱校迅速提高大大加強。同一個集團共同規范管理,配備同樣優質的師資,新校區還有更新更好的硬件設施。短短三四年時間,中考分數段便從“紡錘形”變成“蘑菇云”。
二來促進市屬國企新盤銷售。我們舉個典型例子來看,位于東區晉安湖畔的榕發攬湖郡,原本劃片學校是新建的潭橋小學,后來改叫晉安榕博小學(東區),再對口到福州三中晉安校區。學校改名之后,在銷售時就能拍著胸脯告訴大家,本項目有著很好的教育配套,不再被人詬病只有村小。
我們看到榕發攬湖郡2023年6月領出第一本預售證,共有住宅640套,截止今年3月底已售住宅480套。一年零九個月賣掉四分之三,這是非常驚艷的去化率,是正義之士多方努力,共同促進取得的豐碩成果。榕發賣出去的房,收到的購房款,都轉化為新的土地出讓金,確保了福州財政收入,把這座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