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口中的“白袍小將”,朱德夸他文武雙全
蕭克1907年7月14日出生于湖南嘉禾,他的父親是前清秀才,家里有6畝地,算是當地的一個鄉紳。蕭克6歲進私塾讀書,熟讀四書五經,后來考入本縣的初級師范學校。
蕭克少年進步,年紀很小時就喜歡讀孫中山的《心理建設》、《倫敦蒙難記》等進步書籍。據尼姆·韋爾斯在《中國老一輩革命家》一書中的記載,蕭克幼時,一日其父親突然聽見房間里有哭聲,進門查看后發現是兒子讀《黃花崗72烈士傳》讀得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蕭克少年時曾有志于文學,但在1923年,他的大哥因為得罪了當地的大地主蕭仁秋被抓走,并在當天慘遭殺害,蕭克從此萌生了棄文從武、為兄報仇的念頭。
蕭克在師范學院讀書期間,開始研究軍事,鉆研古今兵法,揣摩用兵之道。
1926年1月,蕭克孤身一人離家出走,走時身上僅帶著借來的7塊大洋。他的目的地是廣州,他要去報名參加國民革命軍。當時恰逢天降大雪,蕭克獨自步行9天才到達韶關,之后乘坐火車去了廣州。
蕭克本來打算報考黃埔軍校,但因路途輾轉,到廣州時已經錯過了報名時間。無奈之下,蕭克只能加入廣州憲兵第65輔助團。
北伐開始后,憲兵團被留在廣州,但蕭克不甘就此錯過北伐,便以回家探親為由離開了廣州,加入了葉挺的部隊,成了“鐵軍”中的一員。
1927年,蕭克以24師8連指導員的身份參加了南昌起義。多年之后,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蕭克見到聶榮臻后立刻疾步上前,握住手叫他“老長官”。原因就是聶榮臻是當時的24師黨代表。
南昌起義軍在潮汕遭遇失敗后,中央決定發展地方武裝,蕭克奉命回鄉發展基層支部。不久后他與兩位好友在宜章組織起了一支農民鏢梭隊,蕭克為該隊隊長,并率部參加了湘南起義。
湘南起義部隊被強敵圍攻,開始向井岡山撤退,蕭克奉命率部進入資興縣龍溪洞。蕭克趕到龍溪洞時,發現那里有部隊活動,由于不清楚他們的底細,蕭克下令部隊做好戰斗準備。
很快對方的部隊就派人來聯系了,蕭克這才知道自己遇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毛澤東的部隊——他們到龍溪洞是來接應朱德、陳毅的。
蕭克在之前就讀過毛澤東所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并被其深深折服,今日看見毛澤東怎能不高興。毛澤東見到蕭克后也哈哈大笑:“好哇,沒有接到朱德,接到個蕭克?!?/strong>
在龍溪洞休整了一兩天后,蕭克就跟著毛澤東上了井岡山。晚年蕭克回憶說:“與毛澤東接觸了短短幾天,他那軒昂的氣度,敏捷的談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trong>
1944年,蕭克回到延安參加七大。毛澤東見到蕭克后,不由地想起了他和蕭克在龍溪洞會師的情景。他問蕭克:“你們那時有多少人,多少槍,多少鏢梭?”蕭克回答900多人,六七十條槍,三百多桿鏢梭。毛澤東高興地說:“好啊,揭竿而起!揭竿而起!”
蕭克上了井岡山不久,朱德、陳毅也率部與毛澤東勝利會師,他們的部隊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蕭克在該軍第29團擔任連長。
28年9月,28團團長王爾琢在戰斗中犧牲,他的犧牲讓毛澤東和朱德痛心不已。誰能接替王爾琢的團長職務呢?毛澤東一度想到了蕭克。朱德也表示同意,他說蕭克文才武略都不錯,但他過去一直在29團工作,對28團的情況不熟悉,不如讓28團的一營長林彪來當這個團長。
王爾琢
就這樣,林彪接替了王爾琢成為團長,而蕭克也被調到28團擔任二營長。說起來,28團還是蕭克的老部隊,該團的前身就是葉挺部第24師。
毛澤東對蕭克無疑是非常欣賞,后來蕭克在一次戰斗中負傷,毛澤東看到后脫下自己的大衣蓋在他身上,并叮囑醫務人員一定要盡快醫治好我們的這位“白袍小將”。
蕭克不為人知的歷史功績:紅軍長征的先行者
蕭克軍事才干突出,在朱毛轉戰贛南、閩西期間,他擔任紅四軍3縱隊司令員,在閩西赫赫有名,人稱“閩西蕭司令”。到1932年時,年僅25歲的蕭克已經成為紅八軍軍長。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中央命令任弼時、蕭克、王震組成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蕭克為軍團長(王震為政委),率部離開湘贛蘇區,前往湖南中部發展,并與賀龍領導的紅三軍會師(紅三軍即紅二軍團)。
蕭克后來回憶說,中央當時并沒有說明他們這道命令的意圖,我們在后來的行動中體會到,中央紅軍也要向西撤。中央讓我們轉移,是要我們發揮先遣隊的作用。
蕭克的說法確實不錯,紅六軍團西征,實際就是為中央紅軍長征做先遣隊。周恩來曾說:“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州、政委肖勁光)北上是為了調敵,因為紅軍主力準備從西南突圍。而紅六軍團西征則是為中央紅軍主力轉移進行探路。”
博古也說過類似的話:“當時的軍事計劃是搬家,準備到湘鄂西去,六軍團的是先頭部隊。”
紅六軍團的西征歷時80多天,行軍路程長達5000多公里,他們沖破了艱難險阻,重重包圍,為中央紅軍探明了道路和民情,也在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火種,大大減輕了中央紅軍長征的難度??梢哉f,紅六軍團出色地完成了他們先遣隊的任務。
紅六軍團與紅三軍會師后,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番號,賀龍擔任軍團長。兩個軍團很快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他們于1935年11月19日開始長征,渡過金沙江,連續翻越三座雪山,在36年6月成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
會師后,他們按照中央的命令,組成紅二方面軍,賀龍為總指揮,任弼時為政委,29歲的蕭克成為方面軍副總指揮。蕭克也因此成為了紅軍歷史上最年輕的方面軍領導人。
二、四方面軍到達甘南后,朱德親自給蕭克打來電話,說王樹聲病情嚴重,希望他去紅31軍代替王樹聲當軍長。從方面軍副總指揮到軍長,職務上無疑是降了,但蕭克沒有任何怨言,立刻走馬上任。
蕭克的人生履歷中因此也多了一條:他是我軍中少見的在三大主力部隊都擔任高級將領的指揮員。
全面抗戰爆發后,紅二方面軍被改編為八路軍第120師,賀龍任師長,蕭克任副師長。在當時八路軍的一眾高級將領中,蕭克依然是最年輕的一個。
蕭克與賀龍元帥:既是黃金搭檔,又是連襟
賀龍和蕭克是我軍中的一對“黃金搭檔”,在1935年蔣介石的電報中,人們常能看見“蕭賀匪部”這樣的詞匯;1937年后,他們繼續在一起共事。但除了同事之外,他們還有另外一層關系——連襟。
1929年,賀龍與蹇先任結為夫妻。蹇先任是湖南慈利人,她的妹妹叫蹇先佛。1935年12月底,賀龍和蕭克率領二、六軍團攻克慈利,賀龍帶著蕭克、關向應等人在城中宴請了他岳父一家。
在這次宴會上,蕭克認識了蹇先佛。蹇先佛在長沙女子師范讀書時就是一個進步青年,如今遇到姐姐姐夫,便決心加入紅軍,她進入部隊后在政治部做宣傳工作,她能說能寫,還喜歡練習槍法。在隨部隊一路轉戰的路上,在賀龍、任弼時和蹇先任的穿針引線下,蹇先佛和蕭克結為革命伴侶。
1935年11月,姐姐蹇先任誕下一名女嬰,賀龍讓蕭克給孩子起個名字,蕭克說我軍剛剛攻克津市和澧縣,軍心鼓舞,不如就叫賀捷生吧。
1936年7月,妹妹蹇先佛在過草地時誕下一個男嬰,蕭克為其取名“蕭堡生”,因為當時條件艱苦,孩子只能在一個牧民遺棄的土包里降生。長征結束后,蹇先佛把兒子送回湖南父母家中,后蕭堡生不幸死于日軍飛機轟炸(另一種說法稱死于日軍細菌戰)。
賀龍和蕭克的合作一直到1939年2月才結束,當時蕭克被任命為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前往北平一帶創建根據地。此后蕭克先后擔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四野第一參謀長等職。
毛澤東親點蕭克當第一上將:把你放到這個位置,別人就不好說什么了
1955年,蕭克被授予開國上將銜,而且位列55位上將之首。排在其后的依次是:李達(曾任紅二軍團參謀長)、張宗遜、李克農、王震、許世友、鄧華……
從蕭克的資歷和職位來說,他參加過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紅軍期間擔任方面軍一級的領導人,抗戰期間他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的副師長之一,其余兩位副師長——115師副師長聶榮臻,129師副師長徐向前——都位列元帥。
解放戰爭期間,他擔任晉察冀軍區代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也是大軍區級別的指揮官。
他曾長期在朱德、陳毅、彭德懷三位元帥的直接領導下工作,做過羅榮桓、徐向前、劉伯承三位元帥的直接下級,也長期擔任過賀龍、聶榮臻、葉劍英三位元帥的副手,他還兩次出任林彪的參謀長,與10大元帥都有很深的交集。
從這些履歷來看,蕭克是有成為開國大將的條件的,他在三個革命時期的職務可以說不遜于任何一位大將。
比如位列大將之首的粟裕將軍,他在紅軍期間的最高職務是紅十軍團參謀長;在抗戰期間他的職務是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和第六師師長;在解放戰爭期間,他的最高職務是三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蕭克的職務和粟裕的職務比起來可以說毫不遜色,甚至還更出色。
毛澤東在授銜前曾說:“蕭克授的是上將,大將沒有什么可說的,上將更是沒有可爭的?!?/strong>思慮再三后,他親點蕭克為第一開國上將,并對蕭克說:“把你放到這個位置,別人就不好說什么了?!?/strong>
蕭克對此毫無異議,正如當年朱德讓他去接替王樹聲的軍長時一樣,也正如1939年組織讓他去當挺進軍司令時一樣,他這次也坦然接受了。蕭克說:“很多戰友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在戰爭中犧牲了,我早該打死了,評不評銜,評什么都行?!?/strong>
蕭克后來對記者講述這件事時談起了一個東漢初年的故事:當時光武帝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馮異,他驍勇善戰,功勛卓著,為東漢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從不居功,每次其他將軍聚在一起討論誰的功勞更大時,他都會躲到旁邊的樹下,所以時人稱其為“大樹將軍”。
“我們共產黨人難道還不如古人嗎?”蕭克說道。
蕭克晚年談林彪,談夏曦,談歷史研究
蕭克不僅能武,而且能文,曾有“軍人學者”的美譽,他學識淵博,才思敏捷,雖然歷經百戰但不失儒雅風采。他曾以《浴血羅霄》一書獲得茅盾文學獎,晚年仍筆耕不輟,出版《蕭克回憶錄》、《朱毛紅軍側記》、《蕭克詩稿》等書,主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書,并先后主持過《中國文化通志》、《中國大百科全書》等大型著作的編撰工作。
對于歷史,尤其是黨史,蕭克有著深入的研究,他曾多次糾正過一些歷史研究中不符合事實的問題。
1973年,有文章指出林彪在南昌起義時只是一個見習排長,蕭克認為這個說法是不對的。他記得1927年5月蔣先云犧牲后,部隊進行過一次干部調整,在那次調整中林彪就當上了連長。
為了找到旁證,他給自己的老戰友,曾在北伐時期和林彪一起工作的覃士冕打去電話求證,并驗證了自己的觀點。
蕭克在歷史上曾兩次給林彪當參謀長,第一次是在井岡山時期,當時林彪擔任紅四軍一縱隊司令員;第二次是四野向中南進軍時,蕭克從華北軍區副司令員調任四野第一參謀長。
井岡山時期兩人共事過較長時間,蕭克說自己當時對林彪的印象是愛看兵書,比如《曾胡治兵語錄》、《世界大戰全史》(張乃燕著)等,而且他對軍校的教程和條例都相當熟悉。
同時,他也覺得林彪:有軍事才能,自尊心強,不聊天,極少開玩笑,給人高深莫測和凜然難犯的感覺。
蕭克在評價夏曦時指出:夏曦雖然當年在湘鄂西根據地犯過錯誤,但不能將他全部否定掉。夏曦當年是新民學會的會員,早期曾和毛澤東一起工作。
夏曦
八七會議后,夏曦接替李維漢擔任湖南省委主席期間,和柳直荀、郭亮等同志一起堅持過地下斗爭。他也是在成長途中犧牲的。如果把他說得一無是處,恐怕并不符合歷史事實。
他的這些觀點和意見對黨史研究者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
蕭克認為,研究歷史“千言萬語就是一句話: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實事求是,求實存真。要對史料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同時要有秉筆直書的精神,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蕭克將軍于2008年10月24日病逝,享年102歲。謹以此文紀念這位共和國的百歲將軍。
本文參考資料:
《蕭克將軍與共和國元帥的相識相交》 周炳欽
《蕭克:紅軍時期最年輕的方面軍領導人》 何立波
《蕭克將軍與當時研究二三事》 蔣杰
《蕭克:武將文壇寄羅霄》 陳堅 吳志菲
《開國將軍軼事·精選版》 吳東峰
《蕭克:授銜時的“大樹將軍”》 董保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