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一個島嶼,海上作戰對臺海作戰而言最為關鍵。不論是歷史經驗還是現實需要,都證明海上封鎖是最可選擇的手段。
(1) 無論是鄭成功收復臺灣還是清朝平定臺灣,都用到了海上封鎖
由于事先情報工作收集的好,鄭成功的部隊登陸臺灣比較順利,但是在進攻荷蘭人最后的軍事堡壘熱蘭遮城的時候他遇到了困難,這個城堡在半島地形上,背海面陸,很難攻打。鄭成功采取了封鎖作戰的辦法。一方面在陸地上鄭軍包圍熱蘭遮,把它從陸地上困得死死的,一方面從海上進行封鎖,切斷它的外援。荷蘭人從爪哇派來艦隊,送來援助,被鄭成功的艦隊打退了。鄭成功海陸封鎖熱蘭遮長達九個月,終于迫使彈盡糧絕的荷蘭人投降。當然在這段期間鄭成功不僅僅是作戰,而是對除了熱蘭遮之外的整個臺灣開展治理,基本建設了一個反清根據地。
(2) 清朝平定臺灣用了封鎖和貿易戰切割的辦法
清朝康熙皇帝平定臺灣的歷史,在以往主要是施瑯平臺的軍事行動受到大量關注,清朝的海上封鎖被忽視了。
清初統治者知道臺灣鄭氏政權會搞海權,靠臺灣本地的資源很難自給自足,連糧食和棉花都需要進口,更不用說火藥鉛子。順治皇帝實行禁海,“片板不許下海”,根據投降清朝的鄭氏舊將黃梧提供的建議,把鄭成功在大陸內部組建的秘密通商網絡打掉了,切斷了中國大陸和臺灣之間的貿易鏈。臺灣鄭氏和東南亞、日本都有貿易,但是這些貿易都是一個包括中國的亞洲貿易網的一部分。清朝一“禁海”,整個亞洲貿易網和供應鏈就都被切斷了。這是一場不惜犧牲自己部分利益和很多東亞國家利益的貿易戰,清朝發動這場切割貿易戰就是為了扼殺占據臺灣的鄭氏集團。
海上封鎖的一種變態就是拿破侖實行過的“大陸封鎖”,即陸上強國在海軍不強的情況下,用陸軍控制大陸海岸線,不許和海外貿易,扼殺像英國那樣的海上強國。清朝就運用了大陸封鎖。
(3)現代海上封鎖依然是有效的戰略手段
封鎖有點像讓敵人窒息,不需要進行傷筋動骨的流血搏斗,但是造成的傷害也很大。人體窒息時間長了,內臟和大腦有可能發生嚴重傷害,卻不需要花很大的力氣。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即使在現代國際法條件下,海上封鎖也是很有效的作戰手段。軍事封鎖可以是不開火的封鎖,弱勢的一方只要不敢先開炮,封鎖就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還有可能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最完整的戰利品。
以能源而論。臺灣的天然氣大量來自卡塔爾和馬來西亞,儲備不過兩周左右。以中國和海灣國家合作組織的關系來看,要求他們不要插手很容易,而且中國只要告訴卡塔爾會買你的天然氣,卡塔爾也不管臺灣得不得到。卡塔爾的防空導彈和地對地導彈都是中國提供的,算戰略武器。沙特使用不止兩種中國地對地導彈。海灣合作組織表態早已在臺灣問題上清晰表過態。
此外,軍事封鎖一旦發生,也不見得不空襲,完全可以一邊封鎖,一邊空襲,就等著投降了。比如高雄有天然氣進口港,和能源儲備,天然氣管道。可以用北斗制導火龍火箭打擊高雄,就像這次海峽雷霆軍事演習展示的那樣。海警也可能參與封鎖,那算是縱深封鎖,非戰爭軍事行動。
2022年俄烏之戰爆發最初的幾個星期烏克蘭就被打的缺電。如果臺海也那樣,也就不存在什么臺積電生產了,臺軍飛機也飛不起來,戰艦也開不出來,買啥武器也沒用,也就沒有什么臺獨勢力的反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