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三大戰役推倒了三座大山,埋葬了蔣家王朝,蔣介石一邊讓手下誓死作戰,一邊緊鑼密鼓地準備逃亡。
一個下野的老蔣,為什么要逃往臺灣,之前在臺灣都是誰說了算,他又如何很快掌握了臺灣呢?
一、蔣介石為什么宣布“退休”?
1949年1月21日,正是北方小年,三大戰役的平津戰役基本結束。這一天,傅作義送了新年大禮包,與解放軍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
1949年9月27日之前,北京市還叫北平市。簽訂了協議后,在1月31日,也就是大年初三,北平市的國軍撤離,紅軍進駐,標志著三大戰役的徹底勝利。
還是在北方小年的這天,蔣介石萬般無奈,宣布“退休”(xia ye),給出的理由很“因故不能視事”。雖然很含蓄,卻也是地球人都知道,蔣家王朝要結束了。
老蔣“退休”(xia ye),李宗仁“轉正”,難道國軍要迎來李宗仁的時代了嗎?
二、蔣介石為何逃往臺灣?
李宗仁“轉正”還不正,老蔣走向了幕后。幕后的老蔣,還是老大,
他退而不休,下而更野,他要以退為進,尋找出路,隨時復出。
雖然一敗再敗,雖然眾叛親離,雖然早已準備好要跑,可老蔣依然是不甘心、不服勁,胸懷僥幸,心存幻想,他要劃江而治。
4月20日,解放軍成功渡江,蔣介石心都涼了,很快就解放了南京,可逃亡依然只是計劃沒有執行。
解放南京
直到1949年12月13日,蔣介石毫不猶豫地飛向了臺灣!
為什么蔣介石這個時間走?因為再不走就走不了,他的身邊到處都是起義。
1949年12月9日,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在四川彭縣起義。
12月9日,盧漢在昆明通電起義。
12月10日,王伯勛等在貴州普安通電起義。
12月11日,郭汝瑰在四川宜賓宣布起義。
12月12日,范紹增在四川大足宣布起義。
尤其是老蔣,聽聞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郭汝瑰、范紹增紛紛起義,著實慌了,怕了。
尤其是12月12日,他太知道這個日子的可怕了!
還有此時的老蔣,不在重慶,而在成都,而四川境內遍地起義,他太怕被活捉了。
有西安事變,他絕不允許才出現“成都事變”了。
那為什么,他向臺灣飛而不去西康或者是海南呢?
如果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郭汝瑰、范紹增不起義,老蔣還真想做個“劉備”。可他們都起義了,他再一路向西,還有什么意義,被滅亡是遲早的事。
1、為什么不去西南?
也許您會說,胡宗南的眾多人馬就集結附近,并且是全美械精銳部隊,老蔣翻身還不靠他呀!
您可別替老胡了。且不說老胡遇到解放軍是屢戰屢敗,屢敗屢退。1949年8月份,胡宗南和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一同去重慶向老蔣匯報,他給出的建議就是放棄西南,撤向滇緬,被老蔣罵了個狗血噴頭。
11月份他的部隊向成都集結,到了12月12日,他聽說四川、貴州、云南到處是起義,內心比老蔣都恐慌。
老蔣13日飛向臺灣,他20日計劃撤到西昌,結果23日就私自飛到三亞了,留在四川南部的3個兵團全部起義。28日在顧祝同勸說下才硬著頭皮飛到西昌,并在1950年1月1日成立西康省。
前后撐著了一百來天,1950年3月26日解放軍逼近西昌機場,老胡把指揮權交給參謀長羅列,自己偷跑到臺灣了。
老蔣要靠他,估計被活捉都毫無懸念,他到臺灣后就遭到彈劾,說老蔣“失去大陸江山”,老胡“應負重大之罪責”。還是老蔣、陳誠放了他一馬。
2、為什么不去海南?
薛岳
廣東樂昌人薛岳,在抗日戰爭中是戰神。可在解放戰爭中,因為老蔣兵敗如山倒,到處是起義,薛岳也亂了陣腳,獨木難支。
到了1949年10月11日,薛岳從廣東退回了海南,在12月1日任海南防衛總司令,統一指揮海南陸、海、空三軍,并設立了三道防線。
薛岳確實能打,在解放海南時,就連毛澤東也說“你們遭遇薛伯陵務必持重”,伯陵是薛岳的表字。
1949年的老蔣,他信不過胡宗南,也信不過薛岳。在大陸胡宗南屢敗屢戰,西昌也守不了多久。薛岳很能打,人心散了,同樣是屢敗屢戰。大批兵力退到海南,看起來很美,其實不然。
海南島距離廣東太近,而解放軍雖然海上艦船不足,但只要他們渡海成功,海南必敗無疑。在1950年的勞動節那天,海南島全部解放。
3、老蔣為何選擇臺灣?
解放軍可以通過大量木帆船為少量機帆船,渡過瓊州海峽從而解放海南島,但很難通過木帆船、機帆船渡過臺灣海峽解放臺灣。
瓊州海峽東西長80公里,最寬處39.5公里,最窄處只有19.4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114米。
臺灣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400公里,最寬處約200公里,最窄處約130公里。海峽的平均水深約為60米,最大水深約為120米。
臺灣海峽不僅太寬、太深,而且老蔣可以挾洋自重。
當時,國家要解放臺灣,就必須用多年的時間大力建造艦船。
可趕上了抗美援朝,美國第七艦隊在1950年6月27日,得到華盛頓命令派出十多艘軍艦進駐臺灣高雄、基隆一南一北兩個港口,進駐在臺灣海峽中。
三、之前臺灣誰說了算?
1945年8月14日,老蔣的外交部長王世杰簽訂了外蒙古獨立的條約。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29日,老蔣派陳儀任臺灣行政長官,陳儀治理臺灣,出現物價飛漲,貨幣貶值,引發人民不滿。
正當他興利除弊,大展宏圖時,在1947年2月28日爆發了“二二八起義”,他殘酷鎮壓,從而導致陳儀的落幕,而使老蔣強化了對臺灣的控制。
1947年4月22日,老蔣撤銷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臺灣省政府,由魏道明出任第一任省長。他是博士出身,當過南京特別市市長,還當過司法行政部部長、駐法大使、駐美大使、立法院副院長,可謂是全能型的職業官僚。
他一上臺就表示“今后但以最大的努力來謀臺灣的幸福”,三下五去二不僅讓臺灣欣欣向榮,更讓臺灣土著同胞交口稱贊,就是這么一位能官干吏,只干了一年零七個月,就辭職赴美了。
1949年1月5日,老蔣任命陳誠為臺灣省第二任省長,陳誠能文能武,自比劉伯溫,也時時刻刻努力要超越劉伯溫。
陳誠同樣治理臺灣只有一年多,卻讓臺灣在軍事、政治、經濟、工業、農業,有了全面迅猛發展,尤其是他的土地改革,非常成功。他還善于總結,撰寫了《臺灣土地改革紀要》一書。被外國人翻譯成英、法、德、西班牙、阿拉伯等國文字,從而學習他的改革經驗。
四、老蔣如何掌控臺灣的?
老蔣以下野之身,逃亡之徒,飛到臺灣,是怎么掌控臺灣的呢?
前邊說了,老蔣下野只是說說,他逃亡也是聽從陳誠意見逃亡的。
不錯,在12月12日時,老蔣的確慌了,尤其是想到當年的西安事變??衫鲜Y還是不服勁,他在12日還準備去重慶部署西南軍事,可他收到陳誠的信函后,第二天立即就飛向了臺灣。
大家知道陳友諒吧,想當年陳友諒的老領導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果,投奔陳友諒。結果,陳友諒取而代之,并最終謀害了徐壽輝。同樣都姓陳,為什么陳誠不學陳友諒呢?
陳誠原名陳德,人品沒得說,他是“三炮”出身,是“土木系”老大,老蔣對他有知遇之恩,他感激萬分。
而且老蔣對他非常倚重,言聽計從,老蔣是蔣委員長,大家都稱他為小委員長。老蔣曾經說過:“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中正是老蔣的名,辭修是陳誠的字。老蔣就差說,陳誠是自己的張良是自己的劉伯溫了,不過老蔣沒有劉邦、朱元璋的命。
譚延闿與宋美齡
陳誠還是老蔣的干女婿,大家都知道老蔣的夫人叫將宋美齡。宋美齡最初要嫁的人不是老蔣,而是譚延闿。譚延闿是寵妻狂魔,以“為亡妻守節”拒絕了紅娘孫中山和要成為新娘的宋美齡。
譚延闿為避免尷尬就認宋美齡的生母為干媽,而譚延闿的掌上明珠譚祥認宋美齡為干媽,而老蔣又和宋美齡讓陳誠休了原配,迎娶了譚祥。
1949年的陳誠已是知天命之年,而且還有胃病、肝病,他也不可能再折騰和冒險了。
陳誠邀請老蔣赴臺后,老蔣非常開心,老蔣是正職,讓他擔任副職。
老蔣逃往臺灣幻想的是東山再起,去臺灣前看似是長官、省長說了算,其實還是老蔣說了算,陳儀有起義的念頭被老蔣殺害,陳誠是老蔣嫡系中的親信,親信里的親戚,是“追隨蔣介石最久,最為忠誠又最受信任的得力助手”(章開沅語),老蔣能不輕松、順利掌管臺灣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