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被菲警方逮捕,移交給了國際刑事法院。這位曾以"禁毒戰爭"橫掃菲律賓政壇的鐵腕人物,如今身著囚衣現身海牙法庭,面臨國際刑事法院(ICC)181項反人類罪指控。
正當人們認為杜特爾特已經沒有翻盤的機會之時,杜特爾特律師發布了一則重磅消息,稱他們已經找到了推翻國際刑事法院訴訟的證據。
3月28日是杜特爾特的80歲生日,在這一天,杜特爾特的支持者們組成車隊,在菲律賓街頭鳴笛示威,揮舞菲律賓國旗,還舉著寫有“帶他回家”的標語牌。
杜特爾特的支持者還在南部城市達沃舉行了燭光集會,達沃是杜特爾特家族的根基,杜特爾特曾三次擔任達沃市長,并且在被拘留前宣布再次競選這個職位。
在菲律賓境內掀起抗議浪潮的同一時間,杜特爾特的長女、菲律賓副總統莎拉仍在海牙奔走呼號,她表示菲律賓民眾的支持,讓杜特爾特更易忍受如今的挑戰。
不過,杜特爾特的困境也是顯而易見的。國際刑事法院稱,他們掌握了杜特爾特在“禁毒戰爭”期間的大量罪證,包括法醫鑒定報告、目擊者證詞、內部通訊記錄在內的完整證據鏈。
特別是2023年曝光的菲律賓緝毒署前官員證詞,直指杜特爾特總統府曾下達“格殺令”。在這種情況下,杜特爾特極有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在監獄中度完余生。
然而,杜特爾特法律團隊,如今找到了“翻盤”的機會。據聯合早報3月31日報道,杜特爾特法律團隊的王牌,是2019年3月菲律賓正式退出《羅馬規約》的法律時效問題。
首席律師考夫曼在3月30日聲明中強調,國際刑事法院對2019年3月16日之后的案件喪失管轄權,而所謂反人類罪指控恰涵蓋該時間節點。
簡單來說,杜特爾特團隊指控國際刑事法院存在程序瑕疵,這或許可以從根本上瓦解檢方指控。
但法律專家指出,根據《羅馬規約》第127條,退出需滿一年方能生效,且不影響退出前已接受調查的案件。
菲律賓于2018年2月收到ICC初步調查通知,這意味著2019年3月前的涉案行為仍屬管轄范圍。雙方對管轄時間的認定分歧,將成為下一場聽證會的核心辯題。
需要注意的是,杜特爾特遭此劫難,極有可能是小馬科斯政府的授意,美國在很大程度上也介入其中。美國國務院雖未公開表態,但其資助的菲律賓人權觀察組織,正是主要證據來源方。
如今,杜特爾特需要戰勝至少三個對手,國際刑事法院,小馬科斯政府和美國。只有這樣,杜特爾特才能重見天日。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這場審判都已創造多項歷史。越來越多的國家看到,國際刑事法院正成為美國及其盟友清除異己的政治工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