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標交易的市場中,看似機遇滿滿,實則暗藏洶涌。不少企業或個人懷揣著拓展品牌版圖的期望踏入其中,卻可能因一時疏忽,陷入各種陷阱。今天,標頭獅就為大家深度剖析在商標交易里,絕對不能接手的 4 類商標,哪怕對方聲稱白送,也務必保持警惕。
一、權利存在瑕疵的商標
商標權利的完整性是交易的根本前提。若商標正處于質押狀態,這意味著其所有權已被出質人用于債務擔保。在這種情況下,未經質權人書面同意,商標轉讓行為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即便受讓方接收了此類商標,后續一旦質權人行使權利,受讓方將面臨商標被處置的風險,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將付諸東流。
例,某企業為獲取貸款,將核心商標質押給銀行,在貸款未還清時,試圖將商標轉讓給其他企業。若受讓方未仔細核查,貿然接手,最終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同樣,商標若存在司法凍結、查封等情況,也表明其權利處于不穩定狀態,背后或許涉及復雜的法律糾紛。受讓這類商標,無疑是將自己卷入法律漩渦,可能遭受巨大損失。
二、使用狀況不佳的商標
長期閑置未使用的商標,即便曾經聲名遠揚,也可能因長時間的沉寂而失去市場影響力。根據商標法規定,注冊商標連續三年不使用,任何人都有權向商標局申請撤銷該商標。
若受讓方接手此類商標,可能面臨商標被撤銷的風險,不僅無法實現預期的商業價值,還可能影響自身業務的正常開展。
此外,有些商標雖然在使用,但實際使用的商品或服務與核定使用范圍嚴重不符。這可能導致商標的保護力度大打折扣,一旦發生侵權糾紛,受讓方難以憑借該商標獲得有效的法律保護。
比如,某商標核定用于電子產品,但轉讓前卻被長期使用在服裝產品上,受讓方接收后,若在電子產品領域使用該商標,可能面臨被他人質疑商標使用不規范甚至侵權的風險。
三、與自身業務不匹配的商標
商標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與企業業務的契合度。若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務類別與受讓方的主營業務毫無關聯,即便商標本身具有一定知名度,對受讓方而言也難以發揮實際作用。
例如,一家專注于餐飲服務的企業,若接手一個核定使用類別為建筑材料的商標,即便該商標在建筑材料領域有一定聲譽,但在餐飲市場上卻無法助力企業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消費者。而且,強行使用與業務不匹配的商標,可能會讓消費者對企業的業務范圍產生混淆,不利于企業品牌的長遠發展。
四、轉讓方信譽存疑的商標
轉讓方的信譽直接關系到商標交易的安全性和后續服務質量。若轉讓方存在不良商業記錄,如曾有過商標欺詐行為、頻繁違反合同約定等,那么在本次商標交易中,受讓方極有可能也成為受害者。
這類轉讓方可能會隱瞞商標存在的各種問題,如商標權利糾紛、使用限制等。在交易完成后,還可能不配合受讓方辦理相關手續,給受讓方帶來諸多麻煩。
比如,某些不良商家在轉讓商標后,拒絕提供必要的證明文件,導致受讓方無法順利完成商標過戶,影響商標的正常使用。因此,在進行商標交易前,務必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商業信譽查詢平臺等多渠道,對轉讓方的信譽進行全面調查。
商標交易是一項復雜且具有風險的商業活動。在面對各類商標交易機會時,務必擦亮雙眼,謹慎甄別,堅決對上述 4 類存在重大隱患的商標說 “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