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手火化師到“全國技術能手”,從傳統師徒傳授到智能化實訓平臺……近年來,在“逝有所安、生者慰藉”的民生理念指引下,廣西以“匠心”鍛造殯葬行業人才隊伍,大力提升殯葬服務。
在2024年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中,有2人獲得公墓管理員賽項全國一等獎,1人獲得遺體火化師賽項全國一等獎,1人獲得優勝獎,創造廣西代表隊在全國殯葬職業技能競賽中歷史最好成績。據統計,目前廣西殯葬行業獲得殯葬類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能人才總數為486人,占職工總數的30%,取得中級工以上技能的人數為278人,占持證職工人數的57%。這支兼具技藝與情懷的專業隊伍,正用匠心守護生命的最后一程尊嚴。
破局:從“邊緣行業”到“專業賽道”
殯葬行業曾長期面臨“招人難、留人難”的困境。行業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社會認可度低等問題,制約著服務質量的提升。
2021年,廣西殯葬行業強化殯葬服務法治化、規范化,相繼啟動了“殯葬服務崗位示范單位創建計劃”,在南寧、柳州等地打造標準化服務樣板。
同時,還每年定期組織開展技術崗位人員技能培訓,提升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培訓內容涵蓋殯葬禮儀、遺體處理、墓地管理、火化設備操作等多個方面。從2020年至今,累計培訓達1500余人次。
政策與培訓實操結合的“組合拳”為行業注入強心劑——2024年,全區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人才占比提升至30%,年輕從業者比例翻倍,殯葬行業悄然完成從“冷門職業”到“專業賽道”的蛻變。
傳承:“幫傳帶+競賽制”鍛造技術尖兵
南寧殯葬服務管理處的遺體火化師龍敏,通過管理處人才培訓與競賽機制,從剛畢業的新生到熟練掌握火化師必備基本技能,到成為“全國技術能手”,并榮獲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遺體火化師賽項一等獎;柳州市殯葬管理處的遺體整容師鄭艷妮,經過師徒幫帶、崗位輪換等歷練,積極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創造出一張張“最美容顏”,先后榮獲第七屆全國民政行業技能競賽遺體整容項目一等獎、被評為殯葬領域“優秀裁判”……
廣西首創“幫傳帶+競賽制”人才培養模式,鼓勵技術創新,讓技能在傳承創新中迭代:廣西殯葬行業協會與南寧市殯葬服務管理處共同創設了“黃勤妹技術能手工作室”,為技術“傳幫帶”提供足夠的實踐平臺。其中,培養管理處化妝服務部部長趙際振榮獲第十一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遺體防腐整容師賽項職工組個人獎二等獎、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多次組織學習行業先進先鋒事跡,以激發每一位殯葬從業人員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廣西連續5年舉辦全區殯葬職業技能大賽,脫穎而出的選手在全國舞臺大放異彩……
革新:“校政行企”構建產教融合生態
記者了解到,為提升從業人員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廣西殯葬行業協會還積極推動建立“校政行企”協同創新模式。
“南寧市殯葬管理處通過與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開辦南寧實習基地,加強與民政職業大學崗位實習合作等,打造殯葬專業人才‘蓄水池’。”南寧市殯葬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處現有殯葬專業干部職工16人,其中培養了多為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獲獎者,共有8人獲“廣西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另外,南寧市殯儀館、梧州市殯儀館、貴港市殯儀館與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進行教學課程開發,成功完成了展現各殯儀館特色的《插花流程與工藝》、《火化技術》課程開發,進一步強化了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實現了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對接,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對接,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對接。柳州市民政局聯合行業協會舉辦全市殯葬業務培訓,邀請專家授課,內容涵蓋政策法規、職業技能、服務理念等。
通過這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廣西殯葬行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家屬滿意度逐年提升。近年來,全區殯葬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群眾滿意度達到98.8%。
“殯葬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的投入和堅持。”廣西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西將繼續創新培訓體系,提升行業人才隊伍的專業技能,持續優化人才結構,引進高端人才,創新服務模式,以更加人性化、專業化的服務,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推動殯葬行業的健康發展。(孟鑾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