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下浙江省的區劃調整構想。當然,這些設想可不是憑空拍腦袋,不少都踩中了國家政策的鼓點,咱們一邊分析一邊看門道!
構想一:寧波舟山合并,從“兄弟聯手”到“超級港口CP”
寧波和舟山這倆兄弟,歷史上就是一家人,明朝那會兒舟山還歸寧波府管呢。現在兩地雖然分家了,但血脈相連。
資料顯示,寧波港和舟山港早就在2015年合并成了“寧波舟舟山港”,直接干成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的超級大港。不過行政上分屬兩地,資源調度總有點“隔靴搔癢”。
比如舟山有全國唯一的自貿試驗區,還頂著國家級新區的帽子,但人口才百萬出頭,發展空間受限;寧波雖然工業底子厚,可土地資源緊張,想搞大項目還得往舟山借地。
政策支持上,國家早就給甬舟一體化開了綠燈。比如戶籍互通,舟山人在寧波落戶能享受同城待遇,連醫保、社保都打通了。
2023年浙江省政府文件更是明確提出“優化海洋經濟布局”,寧波舟山合并正好能整合兩地港口資源,打造世界級航運樞紐,這和國家的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完全對得上。
更關鍵的是,舟山的自貿區政策要是能疊加寧波的制造業基礎,搞個“自貿區+先進制造”的組合拳,絕對能吸引全球產業鏈扎堆。
不過難點也明擺著!上海和杭州兩位“老大哥”的態度很關鍵。上海盯著長三角龍頭地位,寧波要是升級成直轄市,難免讓人覺得“搶風頭”。杭州作為省會,也得掂量省內平衡的問題。再加上舟山老百姓對合并的積極性不高,畢竟舟山現在人均GDP全省第三,日子過得挺滋潤,怕合并后變成“小弟”。
但長遠看,兩地合并能避免重復建設,還能把舟山的海洋旅游和寧波的工業旅游串成一條黃金線路,妥妥的“1+1>2”。
構想二:柯橋劃入杭州,紡織城要變“數字新城”!
柯橋和杭州的“曖昧”早就不是秘密了。
從地圖上看,柯橋到杭州市中心并不遠,杭州中環直接修到了柯橋家門口,于越快速路、輕紡城高架這些工程明擺著就是要“無縫對接”。2023年柯橋的國土空間規劃更是赤裸裸地寫著“全城融杭”,就差把“我想當杭州人”刻臉上了。
政策層面,杭州都市圈規劃早把柯橋劃進了“緊密層”,浙江省“十四五”規劃也強調要“優化都市區空間結構”。
柯橋要是真成了杭州的區,至少能解決杭州兩大痛點:一是土地不夠用,杭州主城區面積小,搞個亞運會都得向周邊借地;二是產業升級,柯橋的紡織業占全國三分之一,但急需數字化改造,而杭州有阿里云、海康威視這些大佬,正好能幫柯橋從“織布機”升級到“智能工廠”。
舉個例子,柯橋的輕紡城要是接入杭州的跨境電商平臺,搞個“線上面料全球直賣”,分分鐘能把義烏的生意搶過來。
不過難點也不少。首先是行政壁壘,柯橋現在歸紹興管,GDP占了紹興四分之一,紹興肯定舍不得放手。其次是利益分配,比如稅收怎么分、干部編制咋調整,這些都得扯皮。
更現實的是,杭州自己還在消化臨安、富陽這些新設區,突然再來個柯橋,財政壓力不小。但反過來說,柯橋要是劃入成功,杭州的GDP能直接沖上2.5萬億,坐穩全國第五城,這誘惑夠大了吧?
為啥浙江非要折騰區劃調整?說白了就是要打造“杭州+寧波”雙引擎,和上海、深圳掰手腕。杭州靠數字經濟、寧波靠港口經濟,但單打獨斗總差點意思。
再看國家政策的風向!浙江既是共同富裕示范區,又要搞長三角一體化。把優質資源向杭州、寧波集中,既能帶動周邊,又能通過合并減少內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