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確定了“對等關稅”政策后,全世界都“瘋”了。
“瘋”的原因在于,實在是搞不清楚,老美這次的做法究竟是為了什么?利好了誰?
看了一圈、分析了一圈,到頭來,就連蘋果、戴爾等“親兒子”都可能要遭遇每年數百億美元的重創,那么特朗普這樣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可能很多人認為,特朗普是傻的,貿易逆差和關稅都沒搞清楚,就來了一個“對等關稅”,淪為了全世界的“笑話”,甚至還給蘋果等美企造成了損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真的這么簡單嗎?仔細想想,筆者認為,美“對等關稅”的目的沒那么簡單,特朗普不是傻,只是不裝了!
咱們先來看看這次“對等關稅”消息傳出后,對美科技七姐妹所帶來的影響,短短2天的時間,美七大科技股的市值,瞬間蒸發掉了1.6萬億美元,直接導致美富豪們的財富大幅縮水,其中就包括馬斯克,他在2天時間里就沒了300多億美元,難怪馬斯克會要求特朗普撤銷“對等關稅”呢,只是人家不聽罷了。
而不止馬斯克,作為美科技巨頭之一的蘋果公司,也成為這次“關稅戰”的最大受害者之一。由于蘋果的生產線集中在中國、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中國代工的占全球超84%,這就使得蘋果在外代工的產品回到美國市場,就需要被征收關稅。
以一部中國制造的iPhone手機來說,此前美對華征收的關稅是20%,但在“對等關稅”新規要求下,需要加征34%的關稅,也就是說,iPhone進入美國市場需要征收56%的關稅,這無疑增加了蘋果的成本,最終就需要蘋果公司或者美國消費者為此買單。
除了蘋果公司之外,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就占據了全球一半,所以說,和iPhone一樣,如果在中國制造的特斯拉汽車進入美國市場,也需要加征關稅。所以說,這次看似是一場“鬧劇”,但結合受到重創的美企的情況來看,或許“逼”這些美科技企業回歸本土制造業才是最終目的。
事實上,在過去這些年里,不管是拜登的“芯片法案”,還是特朗普的“對等關稅”,種種行為的背后都繞不開“重振美制造業”的底層邏輯。而蘋果等企業之所以不推進這件事情,就是因為困難重重。
且不說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賴進口,在美組裝的人工成本、運輸成本等都要比在中國高出一大截,且質量、效率還無法保障。再加上在美新建生產線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蘋果的發展也不會帶來積極作用,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喬布斯很早就說過了,蘋果生產線不可能回歸。
既然口頭的勸說無用,利用高額的稅收打壓,給蘋果等美科技巨頭施壓壓力,這或許就是特朗普想做或正在做的事情。只不過,美媒算了一筆賬,就算蘋果把生產線搬回美本土,其增加的成本可能比直接進口支付的關稅還要多,這是不是意味著,關稅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未來的形勢不容樂觀。
當然了,除了美企之外,中國企業肯定會受到影響,只不過,人民日報也說了,“天塌不下來”。從2017年至今,美西方就沒有停止過對華的打壓,但打壓越狠,反彈就越狠,這就是中國的底氣和韌性,這一路走來,什么樣的困難咱們沒見過,但最終都克服了。所以說,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行穩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