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劉家龍
向詠梅
劉家龍的故事在成都洛帶已流傳300余年。當我約訪劉家龍現在的負責人劉大祥的時候,他很爽快地答應了我的采訪要求。劉大祥是一個很健談的人,把劉家龍的故事娓娓道來,我后來才知道,他們這一支客家人居然是劉邦的后代:相傳中山靖王劉勝是他們的八十五世祖,而劉備是他們的一百零一世祖。
水龍舞
每年七八月,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舉辦的水龍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參與。
現在人們常說的洛帶客家龍其實也就是指劉家龍了,這支劉家龍是清初從江西贛州入川時帶來的,集中在寶勝村劉家大院,外界稱之為“上川龍”,至今已300余年。劉家龍分水龍和火龍兩種,舞火龍一般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以及春分時節,舞水龍多在七八月水龍節。1949年前水龍的作用主要是祈雨,如果是大旱三年的話,劉家龍就會以非常隆重的儀式祭拜后再舞水龍祈雨。祈雨時,他們會首先到劉家祠堂祭祀,然后搬開洛帶甑子場八角井里的石頭,掏干井里的淤泥,最后才開始舞水龍祈雨。據劉大祥說這是非常靈驗的,剛一開始掏八角井的淤泥時,天氣就會變了,風起云涌,既而天就下起雨來。他說有的劉家舞龍人一輩子也沒有見過正式的這種舞水龍祈雨方式,因為大旱三年的日子不容易遇見。
洛帶水龍節(李有書 攝)
劉家人最后一次舞水龍是1948年,當時的水龍是用原生態的谷草和翠色柳條扎成的九節草把龍,耍龍男子赤膊上陣,頭戴柳條圈,眾人用淘八角井之水潑灑水龍求雨,得以度過當年的干旱。1949年后,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舞水龍的習俗一度中斷,僅保留了火龍和彩龍。
現在每年七八月政府舉辦的水龍節多為表演性質,作為“非遺”保存下來,從2001年恢復以來,共舉辦20屆了。
2001年,龍泉驛區在成功舉辦兩屆火龍節的基礎上,于7月舉辦了1949年后首屆“西部客家水龍節”,劉家龍在保留原水龍舞法的同時,在內容、形式和參與方式上作了較多的完善和補充。舞龍共有游、穿、騰、躍、翻、滾、戲、纏組圖造型等動作和套式,充分展現龍的精、氣、神、韻。龍能否舞動起來,它的必要條件是有一眾能各司其職的隊員,還需要有深諳舞龍技藝的教師,以及一套活靈活現的龍具,要求選手有武術、音樂的基礎,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聚集在一起打磨。舞龍的步伐和距離最重要。步伐的口訣是:“龍腦殼走龍心腳,二三節參(左右邁開)兩腳,過了的腳踩腳(踩前一個人的腳印),龍尾巴對龍腦殼”。舞龍者之間的距離要求亦有口訣:“龍頭跨一尺,二節跨一尺二,三節后遞增一寸”。據劉大祥說,只要滿足了這個條件,由龍頭控制,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樣舞出來的龍才具有靈動性,才是活龍,否則就會成死龍、懶龍。最前面耍寶的人(喂寶入龍頭)的人要講究配合,因為他一個人在前面,行動比較靈活自由,要替龍隊規劃好行進路線,并選擇駐足表演的控制點。劉家龍有擺陣、破陣、鉆龍格、扯龍須4種表演形式,且以滾龍、蟠龍、行龍、仰龍等為主。風格粗獷質樸,再配以川劇的打擊樂器鑼、鼓、鈸等,聲勢浩大熱烈。現在的水龍節熱鬧非凡,純為娛樂性質,吸引了很多游客來參與。舞水龍時,游客們拿著水桶、臉盆等舀水往舞水龍的人身上潑,游客之間也會互相潑水,特別是看到帥哥靚女,很多就會使勁往其身上潑水,還有個說法是身上的水被潑得越多,來年運氣會越好。
火龍舞
舞火龍一般是在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以及春分時節,此時舞龍,是為祈福,祈望一年紅紅火火,五谷豐登。劉家人在舞龍之前,會有一系列的儀式。現在劉家龍在舞龍前三天,劉大祥也會親自帶著所有參與舞龍的劉家男子到劉家祠堂祭祀,祈求祖宗保佑平安,祭祀時會用三牲(全豬、全羊、全雞)進行供奉;然后要求所有舞龍的男子凈身三天。
以前的火龍是劉家人自己用竹篾扎成,煙花也由劉家人自制。舞龍者白天出去拜年,晚上舞龍,舞龍者赤裸上身,只穿一條短褲,上下騰挪;觀賞者用煙花噴龍,前后追躲。煙花是吉財的象征,燒得越紅,吉財越旺。因此,舞龍的和觀龍的攻防進退,煞是刺激,因此劉家龍也成為客家文化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項活動。
劉大祥說,舞火龍是需要一些雜技和智慧的。舞火龍的劉家后人有一部分會專門去練就一些武藝,以應付出去舞龍時遇到其他人的刁難。這種情況,充滿江湖味。火龍節與三國文化有一定聯系,三國時諸葛亮擅長擺陣,而舞劉家龍的隊伍通常會遇到這種需要破陣的情況,比如有一次,別人在一個裝滿水的大水缸里丟兩個生雞蛋,要舞龍的龍頭不準用手,直接把雞蛋拿出來,若拿不出來,這個火龍就得一直舞下去,這便是跑江湖的人常遇到的一些考驗,需要應變者沉著冷靜,迅速作出判斷并找到解決的辦法,否則,丟了面子不說,還連累全體舞龍隊員。當然劉家龍的領隊也不是吃素的,他憋著一口氣,一個猛子把頭扎進缸里,張口輕輕就將雞蛋咬起來,完好地將雞蛋從水里取出來,贏得全場喝彩。
1999年“世界旅游日”,“洛帶劉家龍”在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和中央電視臺熒屏上第一次亮相,就博得了滿堂彩,客家龍由此開始嶄露頭角。千禧龍年春節,首屆“四川客家火龍節”的隆重舉行,使其再一次大展雄風。現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以及春分時節,劉家龍繼續展示它的魅力。2009年7月,客家龍舞和客家水龍節被列為省級“非遺”。
彩龍舞
現在為了慶祝節日增添喜慶氣氛,劉家的男子們多舞彩龍。我問為什么他們不舞火龍或者水龍,劉大祥說,主要從安全角度考慮,最近三年舞火龍相對少了,因為火龍需要煙花爆竹,確實具有一些安全隱患。水龍今年只舞過兩次,據說是因為舞水龍后洛帶下雨特別多,幾乎天天下雨,劉大祥說就停下來了。現在的彩龍舞起來好看,沒有安全隱患,也增添了喜慶氣氛。
傳承百年的劉家龍,為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我們期待著火龍和水龍這項非遺能夠繼續保持下去,也期待劉家龍有更多的發展創新,給觀眾帶來更多更美好的享受。
特別提示:“方志四川”已獲得成都日報轉載授權,未經原發媒體成都日報同意,請勿轉載!
來源:《成都日報》2025年4月1日第8版
作者:向詠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