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蔣介石的部隊在華東地區被解放軍打得節節敗退,蔣介石不甘心就派出了陳誠指揮部隊同華東野戰軍對抗,目的就是為了扭轉戰局,當時陳誠是有著絕對的信心,將國軍分成了南北兩路大軍,想要對華東野戰軍進行南北夾擊。當時國軍的數量有45萬,而華野的部隊人數只有20萬,面對這多于自己數倍的兵力,粟裕并沒有退縮,反而利用自己的智慧,將敵人給打敗,這個過程中他使用了一個計策,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績。
在宿北戰役之后,國民黨的69師被徹底打敗,不過我軍也有兩萬多人的傷亡,不過面對眼前的戰績,我軍并沒有放棄還一路對敵人猛追猛打,又完成了魯南戰役。這場戰役國民黨有五萬多人被我軍消滅,還繳獲了不少重型武器。
在魯南戰役之后,蔣介石非常的生氣,于是就派出陳誠,這可是他非常信任的將領,指揮部隊對華野進行猛攻,想要一舉拿下華野,而且這次蔣介石學乖了,采取了穩戰穩打的戰術,將華野的生存空間給壓縮了。這就使得華野二十萬大軍被困在了沂蒙山區,并且補給線被國軍給切斷之后,糧食彈藥也都供應不足,國軍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自然就在沂蒙山區構筑包圍圈,就算是消滅不了華野,也能夠將其困死在這里。
不過這也難不倒粟裕,在粟裕看來敵人就是困住華野,只要華野沒有了糧食彈藥,這場戰斗就是國軍贏得勝利,然而粟裕卻不會讓國軍得逞,所以他就制定了新的計劃,就是將兵力集中起來,然后就重點突破,這樣就可以改變華野的命運。畢竟敵人的兵力這么多,如果華野硬碰硬的話,絕對不會有什么好下場的,固守的話也是坐以待斃,只有分散突圍才是正確的做法。
粟裕在將戰場的形勢進行分析之后,他就發現國民黨的兵力雖然比較多,可是各個部隊之間的配合卻不怎么默契,這還是有一定的可乘之機。于是他就想要將敵人的這個弱點利用起來,用聲東擊西的方法,給敵人制造假象,從而迷惑住敵人,給華野迎來生還的機會。
于是粟裕就讓部隊在沂蒙山區建立防御工事,這就給敵人一個固守的假象,然后他還派出一些部隊去騷擾敵人,也就可以牽制住敵人的注意力,從而迷惑國民黨,讓他們沒有辦法判斷出華野到底想要做什么。在將敵人的注意力牽制住后,粟裕還將華野的主力部隊給集中起來,對敵人薄弱的地方發起進攻,而泰安方向就是敵人的弱點,在戰斗開始后,粟裕就讓部隊輕裝簡從,快速的從這里突圍出去。
如此一來這樣精密的計劃就可以保證華野在絕境中重生,不僅如此,粟裕還派出了偵查分隊,對敵人的情況進行監視,畢竟只有掌握敵人的一舉一動,才能夠確保自己的這個計劃順利進行。然后粟裕還給部隊做戰前動員,給戰士們加油打氣。而這些都有利于他們這場突圍戰能夠順利進行。
5月13日,華野的主力就來了突圍,部隊快速的向泰安方向發動進攻,國民黨一時間也沒有反應過來。而華野的部隊就已經突圍成功,并且粟裕還給部隊下令,要日夜兼程的行軍,只有這樣才能夠順利擺脫敵人的追捕。
在突圍的時候,華野將士各個都表現出頑強的戰斗意志,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沒有一個人退縮,而這也是突破敵人阻擊的關鍵。在經過七天七夜的急行軍后,華野也終于到達了安全區域,從而徹底擺脫敵人的追兵,這場突圍粟裕展現出來的卓越軍事能力還有智慧,讓華野轉危為安,扭轉了整個戰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