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撞的,為什么要扶呢?”
本以為沈騰和馬麗飾演的小品《扶不扶》只是娛樂效果,可不料這件事情卻真真實實的在濟南發生,更是讓“扶不扶”的難題再次出現!
4月6日,一位中年女性騎電動車就不慎摔入綠化帶,這時路過的女子就好心上前攙扶,不僅沒有得到感謝,反而是遭到女子的質疑:“你騎得太快了!”
那么,中年女性為何會這樣問?最后結局又是如何?
扶還是不扶
在這天,一位騎電動車的中年女性,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失去平衡,人和車一起沖向了路邊的綠化帶,此時電動車重重地壓在了她身上,看起來情況比較糟糕,她一時半會兒無法自己站起來。
這時候一旁路過的女子就陷入了艱難的選擇,那就是自己要不要扶呢?如果不扶的話,那自己的良心可過意不去,可如果扶的話,那會不會被“訛上呢”?
在經過一番思想掙扎之后,女子還是決定上前攙扶,不過出于保護自己,女子就提前打開手機錄像,想要記錄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畢竟這也是希望能給自己留個證據,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正當女子詢問情況的時候,這位中年女性就仿佛是看到了唯一的希望,于是就表現出很痛苦的樣子,不僅表示自己“起不來了”,甚至還怒斥女子騎車干嘛要騎這么快。
當這話一說出來,女子可謂是有理也說不清了,畢竟自己只是好心的上前攙扶,可自己卻成為“罪魁禍首”,不過幸好在攙扶之前,女子拿出了手機記錄,而這也成為了她后續自證清白的關鍵證據。
畢竟要是沒有這段錄像的話,那她可就說不清楚了,想想都覺得后怕,而且她也明白,如果這件事情要是被人掐頭去尾的發在網上時,那她就會陷入無法自證清白的困境,更是會平白無故地背負不應有的罪名。
真相水落石出
為了防止更多的麻煩發生,女子就選擇了報警處理,畢竟警察永遠是公平公正的,當警察到達現場后,女子也是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告訴了警察,并且還提供了自己手機錄像所拍攝的視頻。
在看完女子拍攝的視頻后,警方也是查閱了“事故路段”的攝像內容,結果發現這位中年女性完全是因為自己的操作失誤摔倒,完全跟熱心路人沒有任何的交通接觸。
在事情水落石出后,女子就將這件事情發在了網上,并且還配文寫道,她其實不會騎電動車,當時只是和媽媽正好經過,想著幫幫忙,沒想到好心沒好報,反而被人責怪。
當看到這條視頻后,很多網友也是十分的憤怒,畢竟正是因為這樣的人出現,才讓我們不敢“輕易”的去扶摔倒老人,不過還沒等網友過多的抨擊時,這條原視頻竟然莫名的“消失”在了網絡中。
在“扶”與“不扶”之間
其實這件事情并非個例,畢竟自從2006年“彭宇案”后,“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扶”這句話一直影響著人們,讓許多人在類似情況面前選擇退縮。
雖然各地都推出了“好人法”,希望能用法律保護做好事的人,鼓勵行善,但現實中,被訛詐的風險仍然很高,很多人因此不敢上前幫忙。
畢竟如果被訛上,不僅要賠錢,還要花大量時間精力處理,身心俱疲,甚至可能聲譽受損,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即便順利扶起了摔倒的人,或許只換來一句簡單的“謝謝”,更糟的情況是連句道謝都沒有。
而且在2023年河南某地,一名大學生就因扶摔倒老人反被索賠,最終依靠監控才得以脫身,不過在哈爾濱也發生過暖心時刻,那就是小伙扶起摔倒大媽后收獲真誠致謝,雙方默契化解誤會。
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是真的遇到類似的情況下,可以前提前進行錄像自保,畢竟這樣哪怕遇到麻煩的后續,也可以更好的自證清白。
所以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盡力幫助別人,而且也希望那些老人們以及子女們,在沒有了解事情真相時,且不能盲目的定結論,更是不能讓好人心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