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盛夏的北京音樂廳穹頂下,羅菲的高音仍帶著金屬般的穿透力。舞臺追光將她的翡翠色旗袍照得波光粼粼,臺下鐵道部領導們舉著香檳的手懸在半空——這是鐵路文工團最耀眼的新星最后一次合法收入記錄。當夜慶功宴上某位中年官員的刻意恭維,讓命運的齒輪開始逆向轉動。 那個穿著定制演出服的女孩不會想到,十年后的自己會在昌平監獄的放風區,盯著高墻外掠過的飛鳥出神。
2009年查賬系統顯示,某張銀行卡在國貿三期寶格麗專柜的單日消費記錄是27.8萬,簽字欄里"羅菲"二字筆鋒凌厲得不像歌手簽名。這些數字如今都變成了判決書上的黑色鉛字,和她在青歌賽捧回的鍍金獎杯躺在同一本檔案里。
當張曙光把車鑰匙塞進她手心時,鑰匙扣上的鐵道部徽章硌得掌心生疼。這位剛升任運輸局局長的男人,用每月三趟飛往香港的頭等艙機票,將文工團宿舍的霉味替換成了半島酒店套房的香氛。老同事在后臺議論她突然多出的愛馬仕絲巾時,羅菲正對著化妝鏡練習無辜的眼神:"楊總說企業形象策劃崗不用坐班。"
2010年深秋的監控錄像顯示,北京飯店的旋轉門前出現過134次相同畫面:楊建宇拎著牛皮紙袋快步走向停車場,袋口隱約露出成捆的粉色紙幣。這位精明的廣州商人比誰都清楚,打通鐵路系統的密鑰不在會議室,而在羅菲新做的水晶指甲上。當專案組調取出境記錄,香港海港城Cartier專柜的銷售至今記得,有位內地女士試戴鉆表時,身后總跟著個掏現金像發名片的男人。
看守所的日光燈管下,羅菲曾用指甲在墻面刻下五線譜。公訴人出示的轉賬憑證顯示,157.7萬贓款中有42萬用于支付聲樂私教課——諷刺的是,正是這些課程錄音成為證明其受賄故意的關鍵證據。當法官詢問為何保留課時記錄,她沉默良久后吐出四個字:"職業習慣。"
2017年立春,減刑出獄的羅菲站在地鐵通道里,聽見自己的成名曲從流浪歌手的吉他盒里飄出。通道口的電子屏正在播放張曙光案警示教育片,畫外音念到"特定關系人"時,她下意識壓低了漁夫帽。當年文工團的指導老師收到過一封裝著音樂劇門票的信,票根背面寫著工整的鋼筆字:"老師,我試過在浴室唱歌,但瓷磚把聲音吃掉了。
" 如今經過國家大劇院的路人偶爾會駐足,西側法治宣傳欄里泛黃的庭審照片旁,新貼的演出海報上印著某青年歌唱家的側臉。風卷起海報一角時,能看見底下隱約的鉛字《關于張曙光、羅菲案違紀違法問題的通報》。保潔員每天擦拭玻璃時總會嘀咕,這海報背后的雙面膠貼得可真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