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接一架F16V起降,臺島有大動作?
解放軍聲勢浩大的演習都結束了,臺灣這才姍姍來遲開始防御?
據當地居民稱,清晨時分,花蓮空軍基地的戰機起降活動頻繁,一架接一架的F-16V戰斗機和RF-5E偵察機進進出出,空爆聲持續1個多小時,這樣大規模的活動讓不少當地居民驚呼“聞所未聞”,那么,臺灣戰機此番動作,到底意欲何為?真的只是為了防御山東艦那么簡單?
(臺灣戰機頻繁進出花蓮空軍基地,張延廷認為與解放軍山東艦的活動有關)
1、戰機進進出出,只為盯著山東艦?
我們都知道,在解放軍日益提升的軍事壓力下,臺灣傳統“安全區”已不再是銅墻鐵壁,其能否有效應對解放軍的挑戰,引發了更多關注和討論。
此次事件,發生在花蓮空軍基地。從地理位置上說,雖然屏東或恒春基地更接近巴士海峽,但花蓮基地的F-16V戰斗機具備長時間滯空能力,可以攜帶先進電子戰設備,是目前臺灣少有可以應對復雜局勢的機型。
部署在其他基地的“幻影2000”和自制IDF戰斗機由于種種限制,難以勝任這樣的高強度任務。
島內觀察者們同樣不那么樂觀。臺灣前退役將領張延廷分析指出,這次戰機頻繁起降并非所謂的例行訓練,而是因為解放軍的山東艦航母編隊,當時正活躍在臺灣東南海域,使得臺灣不得不加強警戒。
所以,這也被視為對解放軍動向的一次實際回應。張延廷甚至警告稱,如果臺灣不做出相應舉動,恐怕解放軍會進一步靠近臺灣周邊進行軍事訓練。
(正準備從花蓮空軍基地起飛的臺灣F-16V戰斗機,其在面對解放軍空中力量時,依舊捉襟見肘)
2、在懸殊實力面前,一切都是無用功
展開來說,駐扎在新竹的“幻影2000”以及臺南、臺中的IDF戰斗機,曾一度是臺灣的中流砥柱。然而,在面對解放軍山東艦航母編隊這一巨大的移動堡壘時,它們卻顯得無能為力。
正如前臺灣空軍副司令張延廷所言,這些戰機因服役時間長、設計滯后,無法在對空警戒中持續保持戰斗力。也是因為這一點,臺灣不得不將目光投向更具戰斗潛力的F-16V戰斗機。
F-16V是現階段臺灣空軍在性能上較為突出的機型,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先進航電系統,其滯空能力和作戰半徑都明顯優于舊款戰機。只是,兩岸差距是事實,即便這樣的技術升級,在面對055型驅逐艦和殲-15B戰斗機組成的堅固防御網時,依然顯得捉襟見肘。
再加上解放軍艦載航空兵與護航艦艇密切配合,已能在數百公里之外形成有效的壓制力,實質上對臺空戰力構成壓倒性優勢。
(殲-15DH掛有6個電子吊艙,可一邊倒壓制臺灣F-16V戰機)
3、來自殲15DH的電子干擾?
不過,也有其他分析人士認為,這不僅僅是為了監視山東艦,還有可能是因為受到了解放軍殲-15DH戰斗機的電子干擾,這種干擾在臺灣雷達上制造了眾多假目標,以此來試探島上的反應速度和決策能力。
而不管是哪種結果,臺灣的表現都不如人意,昭示了雙方在電子戰、海戰上的巨大差距,同時也暴露出臺灣面臨的切實挑戰——在臺海博弈中,解放軍早就憑借先進的技術牢牢占據上風,而臺灣則落于被動局面。
只能說,臺灣到現在都認不清現實,依舊停留在“白日夢”里,幻想著有朝一日美國能在關鍵時刻為其出頭對抗解放軍。實則,臺灣早已在一步步妥協和付出中,落入美國的圈套。至于最終會被坑的有多慘,恐怕也只有臺灣自己明白。
(特朗普與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合影,如今聯電也將和美企業合并,這被視為掏空臺灣的舉動)
4、兩岸統一才是唯一出路
美國的經濟政策,向來以“美國優先”,尤其是特朗普“二進宮”后,其更是將高昂關稅砸向全球,不論對手還是自家盟友。
近日,臺灣收到“噩耗”,即特朗普對臺灣征收32%的關稅,這種情況使得臺灣汽車制造業首當其沖,面臨巨大壓力。
與此同時,臺灣的經濟困境也正被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壓力所放大。美國對臺灣供給鏈施加的重壓,如要求企業重組,讓聯華電子與美國晶圓代工廠格芯合并,同一時間,島內企業面臨極大的運營風險。不少專家痛批臺當局,“賣完臺積電,還要再買聯電!”
說到底,臺當局所謂的“救臺五招”,根本無法真正緩解臺灣當前的困局,而美國,也從不是其“救命繩索”,兩岸和平統一,才是唯一解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