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找工作,卻變成了貸款培訓。最后工作沒找到,還背負了兩三萬的貸款!這是近期海口馮女士等人的遭遇。
馮女士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前,在智聯招聘平臺上,一名自稱姓陳的女子與自己溝通,說所在的海南翔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正在招聘新媒體運營助理,可與馮女士進行詳談。“面談的過程當中,就大概跟我講了一下這公司是干嘛的;具體分為視頻剪輯,拍攝跟運營這三個模塊。”
面談結束后,今年2月份馮女士準備試崗,而就在試崗前,馮女士才得知入職需要參加培訓。“交實訓兩個月的培訓費,會有人來教我們剪輯,視頻運營跟拍攝,一共22800元。”
采訪現場,馮女士等人提供了與公司簽訂的新媒體運營技術提升與就業協議。可記者注意到,協議中的甲方,并非海南翔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而是海南鯨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這份協議寫明甲方為乙方提供新媒體運營技術實訓及推薦就業,實訓周期為8周,實訓成本全額由公司承擔,分12期扣款,每期款項由公司額外的實訓補貼發放(不含在乙方正常工資內)。
大伙表示,簽了協議后,公司就讓大家辦理了信用卡,支付了實訓費。而這些費用又支付給了另一家海南鯨貿科技有限公司。“他當時跟我們說好的會每個月幫我們分期還款,我們把賬單截圖發給他,他就會把對應的金額發給我們。”“剛開始他說要交22800元,交完以后,差不多過了20天,也就是3周,他突然跟我說,有同學反映,其中一張卡不能分期,又讓我用另外一張卡多付了9800元,所以我總共交出來32600元。”
然而等到今年3月份,大家發現海南鯨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不在正常經營,大家以自己名義辦理的信用卡還款,公司也無法繼續支付。“他給我還過2月份和3月份的,后續信用卡的錢,他是什么都不管我們,就說現在公司已強制關了,他以交不起房租為由,以資金被凍結為由。”“他說他的賬戶被凍結了,等他的賬戶解凍了再說;可能就是需要我自己打工來還這個些款了,現在一個月可能要還2000多吧。”
采訪當天,記者一行人也來到了位于海口半山花園的海南鯨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只見公司前臺已沒有人員值班,各辦公室內少有辦公設備。
在一處辦公室內,記者見到了一名人員,對方自稱是剛入職的培訓教師,對于公司目前發生的異常情況, 這名培訓教師表示也不清楚。“到目前為止欠我一個月工資,沒有想到有今天這樣子的狀況。”
采訪當天,記者也電話聯系到了海南鯨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嚴先生。
海南鯨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相關負責人 嚴先生:經營上出現了不善,后面相關的責任我們都會遵守相對應的協議,就這么簡單。
記者:當時承諾這些學費是公司,每個月按照學員的還款期限,來給他們還是嗎?
海南鯨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相關負責人 嚴先生:在經營得當的情況下。
記者:為什么是招聘的名義,后面又交學費了呢?
海南鯨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相關負責人 嚴先生:我有權不回答你的問題嗎?
目前,馮女士等人已將情況反映給了海口市公安局龍華分局金貿派出所。
陳旭龍警長表示:“涉及到一些受害人比較多,目前這個公司正常的一些,我們正在進行調查。貸款、信用卡,不管是作為什么用途,一定要了解清楚之后再下決心。”
涉事公司注冊地址存疑
求職路上警惕“招轉培”詐騙
而事后馮女士等人回憶起之前的培訓,察覺出諸多疑點,那么,他們的求職經歷又給我們什么樣的提醒呢?
馮女士等人表示,海南鯨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所開展的實訓,雖然費用高達22800元,但實際上課內容卻多有水分。
“時不時讓我們在家調整休息,說讓我們休整,一般是以他上頭是有什么事,需要他處理,或者是說辦公室的設備需要維修之類的。”
“老師要么上午不來,要么下午不來,要么來了也不管我們;那個時候我們在里面也不知道干什么,隨便自己亂弄,或者自己玩手機。”
大家還反映,在參加實訓期間,沒有發現鯨貿公司開展經營性業務。對此,公司相關負責人給出了相應的說法。而事后大伙回想起來,這些說法都沒有經過證實。
“財務人員、行政人員都沒有看到,他說這家只是公司的其中一個新人學習基地,然后在新埠島還有國興那邊有公司;3月中旬說周末帶我們去看,但我們去找他,他又說這兩天有事,改天吧。”馮女士等人介紹,鯨貿公司方所稱的其他位于新埠島和國興的辦公地點,他們自始至終都未曾去過。
而在發現位于海口半山花園的海南鯨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存在異常情況后,記者又通過天眼查,找到了當初發布招聘信息的海南翔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天眼查上顯示為存續狀態,所注冊的地址在海口富豪花園,記者找到所對應的房間號,房東卻表示從未將房子出租給海南翔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而對于負責收取學員培訓費用的海南鯨貿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同樣顯示該公司為存續狀態,其注冊地址在海口祗園小區,記者來到了所對應的樓棟房號后,發現其實際經營的是一家攝影工作室。
目前記者已經將兩家公司工商注冊地址異常情況反映給了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將做進一步調查。
事實上,在求職市場上存在的“招轉培”詐騙運作方式,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高薪”誘騙,不法分子以“高薪工作”“穩定兼職”為名逐步引誘求職者認為就職“包高薪”、兼職“包接單”。隨后,不法分子誘導求職者進行線下培訓。
二是“網貸”陷阱,對于培訓費用,不法分子會以“邊培訓邊接單”“分期付款”為名誘導求職者支付培訓費用。
三是“劣質”培訓,所謂的培訓課程內容與不法分子介紹的不符,不具有任何專業培訓價值。
四是“黑灰”引流,有的不法分子還會使用非法手段獲取大量求職者信息,由此還出現了購買、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黑灰產交易。
針對馮女士等人的遭遇,律師鐘敏認為是否屬于“招轉培”詐騙,還需針對各項疑點展開調查。“真正的為了(公司)儲備力量的這種培訓很多都不會收取相應的費用,而是說你到我這里簽協議,你簽了協議,如果你考核合格,你要到我這里就業,如果你不就業,你才要自行承擔培訓費用,所以目的是不一樣的;是屬于普通的民事的違約,還是一開始這個行為所謂的推薦就業就不存在,你要看這家公司有沒有后續相應的合作企業,或者本身具備這樣的能力,如果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最好是聯系周邊,或者一起參加培訓的,如果這種人員比較多,那就是要合理的懷疑,公司本身就是以犯罪為目的成立的公司。”
記者:徐乾、陳川暉
編輯:戴玉春
審核:鄭偉、孫殿洋
監制:孫帥
直播海南(ZBHN66810110)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