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十幾年前2012年遼寧艦服役后,中國前所未有的實現了百年航母夢,它不僅是一個里程碑,也是中國海軍大發展的起點,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海軍已經徹底脫胎換骨,綜合戰力已經穩居全球海軍第二名,把俄羅斯和日本等國遠遠甩在了身后。結合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海軍的艦艇數量接近美國,噸位上還不如美國,但美國方面已經感受到了壓力,2023年,美國媒體CNN發表了評論文章,指出美國海軍的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中國,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未來10年就可能被反超。
文章援引了五角大樓發布的一份報告數據,該數據指出中國海軍目前已經擁有355艘作戰艦艇,在數量上同美國的差距已經非常小,考慮在未來20年內,中美雙方艦隊都會退役一大批老舊戰艦,所以這個數字還會發生較大變化。但如果按照中國現在每年十幾艘的下水速度來看,美國戰艦數量會被反超。美國現在每年下水的戰艦只有兩三艘,按照計劃,美國海軍到2045年的時候,艦艇總數能保持在350艘左右,但按照中國海軍的造艦速度,同樣是2045年,中國至少會擁有400艘戰艦。
因此文章指出,美國海軍正在落后于中國,五角大樓必須面對現實,想辦法用技術領域的優勢來填補雙方的數量差距。文章認為,從未來高科技戰爭的發展趨勢來看,或許技術優勢比數量優勢更有意義,決定海戰勝利的關鍵是技術,而非數量。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其實有些問題,海上作戰和陸戰不同,陸戰使用高端武器后,可以憑借火力快速殺傷敵人,達成優勢。但在海戰中,艦艇都如同大海上的一片樹葉,一旦被擊沉,只能葬身海底,而援軍很難快速抵達,尤其是高端艦艇,往往成本越高,建造時間越長,一旦被擊沉,哪能那么快再造一個補上去,所以用技術取代數量的想法,其實不太現實。
因此美國國內的一些有見識的專家立刻給出了不同的意見,五角大樓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作者是美國海軍學院萊多斯未來戰爭研究所主任山姆·唐雷迪,他明確表示美國海軍必須保持數量上的優勢,不能寄希望于技術取代數量。他在文章中明確提出,縱觀人類歷史,在海戰中擁有更多艦船的一方往往更有可能獲勝,如果分析數據,會發現,數量更多的那一方幾乎贏得了95%的戰斗,這種壓倒性的數據顯示,美國不能拿國家的全球戰略去豪賭,用少量高技術艦艇去對抗數量更多的戰艦。
而且結合美國海軍自身的情況,就能很好的解釋這個問題,現在美國為什么能夠建立海上霸權,歸根結底就是二戰后美國保持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海上力量,目前美國海軍擁有11艘尼米茲級航母,再加上正在打造的福特級航母,美國一個國家的航母數量就超過了世界其他所有國家航母數量的總和。至于噸位,更不必提了,其他國家都是6萬噸左右的航母,美國都是10萬噸左右的。所以美國隨時可以把數百架次戰機飛到其他國家的家門口,其他國家能不擔心嗎?所以美國海軍就是依靠“存量優勢”來取得戰略主動權的,這是他們的最大底氣。所以山姆·唐雷迪認為,如果美國海軍的艦艇數量最終輸給了中國,那么美軍就不能再輕舉妄動,而是要謹慎的進行戰爭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