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方美學的設計理念,賦予家新的價值。
春林初秀,許多人心慕山水麗景,春山行旅便成了一種尋常,無一不是對美的歸崇。
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當這一切審美的情趣生發到生活之中,便演變成了人們對居室的營造。
一幾一案,一床一榻,人們對生活的審美,隨著時間與空間的結合,變成了心與物之間的觀照,于是院落賞石,茶飲家具,成了美的載體。審美,是一種自覺,正如春來之時,案有瓶花,一室之中,有如春在。
中國有詩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天地之美,用取在我,先人以深情之言,告誡我們當體物入微,珍惜每一個絢麗的當下,古人折枝入瓶的心境,直到今天還麗影在目,它演變成了時下之插花,或繁密,或清疏,平淡自然,如花在野。
瓶花之美,錯落于案頭,搖曳于幾上,沁幽于室中,陣陣幽香之中,仿佛透著宋人余韻,精致與畫意叢生。
崇尚自然,是人的天性,那些山水詩詞,山水筆墨,寫盡了中國人一生所愿。
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言:「居山水間者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山水間畢竟是最理想的境地,古往今來,少有人能實現,于是這樣的理想,變成了一方小院,幾許深庭。
審美是不自覺的,「誤入藕花深處,沉醉不知歸路」。但審美又是自覺的,若有一天,當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思考有關中國曾信守過的生命理想、美的規則,我們心頭也許會滿生歡喜,慶幸生活在一個擁抱美的國度。
中國的美術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應該是一部器物史。青銅器,佛造像,陶之拙,瓷之凈,鼎爐瓶彝,文房小件,它們組成了中國美術史的皇皇大觀,而當這些美投射于家具之中的時候,生命便多了審美的亮光。
人們常說「人生一世,座中半百」,一室之中,若有精美的家具相伴,便可「一日當兩日」,生命的寬度和廣度,便于無形之中得到了延伸,這大概是美的另一種力量。
說明|本文為詩意生活美學編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謝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