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已經快被我們摘光了!所謂的“卡脖子技術”從原來的35個已經只剩下了6個了!
?十年前還在進口盾構機,現在咱們的盾構機占全球七成市場,歐洲修地鐵都得找中國買設備。造船廠里16層樓高的豪華郵輪去年下水,全球三大造船技術中國全包了。連造圓珠筆頭的小鋼珠都鬧過笑話,2017年前全靠進口,結果太鋼集團一爐子煉出來的量夠全世界用20年。
?剩下最難啃的骨頭是光刻機。荷蘭ASML公司一臺機器賣1.2億美元,零件來自40多個國家,裝起來要三個月。上海微電子去年剛突破22納米技術,離最先進的5納米還差四代。有工程師開玩笑說:“拆開進口光刻機,里面90%的零件中國都能造,但拼在一起就是跑不順。”
?工業軟件也是個硬茬子。設計飛機用的CAD軟件、管理工廠的ERP系統,現在80%靠國外產品。國產軟件用起來總卡頓,設計院小伙子吐槽:“畫個圖紙得重啟三次,甲方催稿時能急出白頭發。”不過華為帶著14家高校搞出了自主EDA工具,芯片設計不用再交“美國稅”。
?航空發動機的進步最提氣。渦扇-15量產裝上殲-20,推力追平美國F-119,高空試飛時連塔臺都說:“這推背感趕上跑車了。”但大飛機用的長江-1000發動機還在測試,民航客機暫時還得買歐美貨。
?現在全國工程師都在盯著五個目標:光刻機、生物醫藥的ICLIP技術、精密電容電阻、工業軟件、飛機設計系統。中科院研究員說了大實話:“光刻機三年內能突破28納米,要追5納米得再砸十年錢。”評論區最火的留言是:“當年覺得圓珠筆芯難上天,現在回頭看看也就是層窗戶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