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對中國加征34%的“對等關稅”,這是其上任后規模最大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僅隔一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宣布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下調至“A”。中國財政部第一時間回應稱“深表遺憾、不予認可”,強調中國經濟韌性與政策空間充足。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堪稱“經濟核彈”。根據白宮公布的方案,美國對華關稅稅率將從20%飆升至64%,涉及價值約3.3萬億美元的進口商品。這一舉措不僅直接沖擊中美貿易,更可能引發全球供應鏈的連鎖反應。
歐盟、東盟等主要經濟體已明確表示將采取反制措施,巴西、加拿大等國甚至考慮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世界銀行預測,若全球貿易戰全面升級,2025年全球GDP增速可能下降1.5%,美國國內通脹率或突破4%?;葑u的評級調整則加劇了市場波動。盡管財政部指出惠譽“固守原有評級方法”,但國際資本流動仍受到短期影響。
消息公布后,離岸人民幣匯率一度貶值0.3%,A股市場金融板塊承壓下跌。不過,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穩定為市場注入信心:2024年GDP增長5%,增速居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IMF、世界銀行等機構近期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聯合國預測2025年中國GDP增速將達4.5%。截至2024年底,中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約70萬億元,負債率約62%,低于國際警戒線。
財政部強調,中國已建立債務風險防控機制,通過債務置換、財政重整等方式化解存量風險。房地產市場方面,盡管部分房企面臨流動性壓力,但保障性住房建設與城市更新計劃正在穩步推進,2024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已企穩回升。值得注意的是,惠譽的評估與市場現實存在偏差。國際資本對中國資產的信心并未因評級下調而減弱:2024年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國債規模增長12%。這種“評級下調與資本流入”的背離,反映出國際評級機構的方法論缺陷。正如財政部所言,惠譽“未能充分客觀反映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一致認知”。
惠譽、標普、穆迪三大機構掌控全球 90%的評級市場,其評估往往摻雜意識形態偏見。面對外部壓力,中國展現出“以我為主”的戰略定力。在財政政策方面,2025年新增專項債額度達4.5萬億元,重點支持新基建、綠色能源等領域。貨幣政策保持穩健,1年期LPR已累計下調50個基點,企業融資成本持續下降。改革開放舉措加速落地: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啟動,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擴容,RCEP紅利持續釋放。
在貿易領域,中國加速構建多元化市場。2024年對東盟、金磚國家出口增長15%,中歐班列開行量突破1.7萬列。針對美國的關稅政策,中國采取了“精準反制與市場替代”相結合的策略:在對美國部分農產品實施關稅加征的同時,中國增加了從巴西、阿根廷等國的大豆進口量;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建合作,對沖傳統市場萎縮風險。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與惠譽的評級調整,本質上是守成大國對新興力量的戰略遏制。中國以“穩增長、促改革、擴開放”的組合拳應對沖擊,在這場百年未有之變局中,中國的戰略定力與改革智慧,將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信心,也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新范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