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成立已有一年,學院發展迎來又一里程碑時刻。上海交大中國文化心理學研究院正式成立,掛靠心理學院開展工作。
2025年4月9日,首屆中國文化心理學高峰論壇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文化心理學研究院成立大會在浙江省桐鄉市濮院古鎮舉行。
2025年4月9日,首屆中國文化心理學高峰論壇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文化心理學研究院成立大會在浙江省桐鄉市濮院古鎮舉行。主辦方供圖
從儒家的仁愛之道,到佛教的慈悲之心,到道教的修身之智,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而獨具智慧的心理學思想。同時,中國傳統醫學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注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是中華文明獨特哲學思想、生命觀和自然觀的集中體現。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為今天的心理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與啟示。
而中國文化心理學,則由此成為一門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心理學的交叉學科,“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把它融匯到現在的心理學研究中來,包括中國傳統文化背后的思路、方法,尤其在心理健康實踐方面可供借鑒的前人的智慧。”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傅小蘭介紹。
傅小蘭介紹,上海交大中國文化心理學研究院將圍繞“立足本土文化,創新心理研究,服務社會發展”的宗旨,構建學術研究中心、學術交流中心、科普教育中心,推動中國文化心理學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應用,通過積極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AI+心理學”特色研究,發展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的中國特色文化心理學學科,爭取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一個中國文化心理學發展的國家級核心學術研究平臺、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和服務于健康中國戰略的高端智庫。
學院介紹,研究院的成立,也將進一步深化心理學院學科交叉的創新特色:一方面,通過開展心理學與國學、哲學、中醫藥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搭建世界一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心理學學術交叉和研究平臺;另一方面,利用AI技術助推中國文化心理學發展,通過大規模數據獲取、精準數據分析、AI創設文化情境、智能輔助實驗設計等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AI+心理學”特色研究,通過深度交叉融合,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心理學中國學派,在國際舞臺上傳播中國文化心理健康思想。
一年前的2024年4月7日,上海交大正式成立以“心理學+AI”為辦學特色的心理學院,重點布局臨床與健康心理學、腦與認知科學、管理與社會心理學三個學科方向,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長傅小蘭教授擔任首任院長。學院透露,今年,上海交大首次躋身QS心理學學科排名前百,位列71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